上學的時候,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就是課本,對於小學生來說,課本上的插圖可比文字描述吸引人,那時沒有手機,經常在無聊的時候翻閱課本上的圖片,因此,小學時期的書本插圖,總是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長大了之後,大學畢業,走向工作,經常因為一些知識碎片,而想起上學時期學習的知識,尤其是高中時期學的知識,因為一遍一遍的重複記憶,已經刻進了DNA裡面,只要開個頭,後面的課文全都能背誦下來,好像「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那麼除了中學時期的背誦知識,學生印象最深的當屬是語文教材上的插圖了,當一張又一張的圖片映入眼簾,彷彿時間時間能倒流一般,置身於課堂裡。
00後幾乎沒見過的教材插圖,你能認出幾張?看到第8張破防了
在語文的教科書裡面,對學生來說印像比較深的,是有趣味性的圖片,例如一些比較經典的典故,《王二小》是非常經典的課文,是人教版第二冊六單元的教材,筆者依稀記得,這篇課文的第一句好像是“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羊……”,整件事情是王二小在放羊的時候,遇見敵人,用自己的智慧保護村民,最後小英雄犧牲了,讓學生了解歷史,體會那個年代想要長大多麼不易,也珍惜當下的好生活。
《司馬光砸缸》也是非常經典的一篇課文< /span>,相信很多學生即使沒上學的時候,也已經聽說過這樣的典故了,這個故事的可以說是老少皆知,因此,只要看見這樣的畫面,就知道是什麼故事。這件事告訴學生遇事情要冷靜,用智慧去處理問題,不要盲目慌張,同時也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的課文 span>,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已經十四五歲了,對於人生有了初步的認知,學習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學生能了解當時的情況,知道封建給人們帶來了什麼,這篇文章短,但是深度很高,可能當時不能給學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是長大之後身邊的人,孔乙己來舉例子的情況很多,也就加深了印象。
看見這樣的老教材心裡應該能泛起一絲漣漪< /span>,看上去應該是教材還沒換版的時候,但是上面的痕跡全是小時候淘氣貪玩留下的證據。
《靜夜思》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詩 span>,和《詠鵝》一樣,基本上是學生在上學初期接觸到的古詩,剛識字就會背誦了,因此印像很深,隨著接觸的古詩詞逐漸增多,李白這個詩仙也越來越受學生們的喜歡,豪放的寫詩風格背後是對生活的灑脫態度。
《琥珀》是印象較深的課文< /strong>,這是人教版四年級的課文,老師前一天讓預習課文,看見全篇文章之後,就很喜歡文章裡面的琥珀,放學之後就滿小區的尋找琥珀,等長大了才知道,那並不是輕易能獲得的,也體現了年幼時期的天真。
教材裡的插畫對學生學習有哪些促進作用?
其實不只文課文,所有的教材裡面都會配上圖片,因為相較之下,圖片的表現比文字更加直觀,但是文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文字的描述之下,在加上圖片的體現,能讓學生更直覺的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就好像我們看完原著之後,再看電影,就會覺得怎麼改動這麼大,其實就是源自於不同人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如果只有文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能靠自己的想像,很可能理解跑偏,圖片卻能給學生一個方向,輔助學生的學習。
插畫也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重要工具, 就語文科目來說,插圖就像還原現場一般,那對於數學科目來說,插圖可以讓學生細細的觀察,從遠到近,從點到面,那麼學生還可以透過插圖觀察到任務的性格,衣著,行為,人物關係,表情等等。
圖片可以把抽象變成具體,把難變成容易< /span>,因此讓學生利用插畫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學生會在插圖上填上幾筆,似乎就另有意義了,建議學生能夠減少這樣的行為,以免時間長了分散注意力而影響學習。不管是文字還是配圖,都是我們教科書上的寶貴資源,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一處也不能放過。
希望筆者愚見可以帶給大家幫助,如果有用請收藏轉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為用戶上傳,僅供非商業瀏覽。發布者:Lomu,轉轉請註明出處: https://www.daogebangong.com/zh-Hant/articles/detail/00-hou-ji-hu-mei-jian-guo-de-jiao-cai-cha-tu-ni-neng-ren-chu-ji-zhang-kan-dao-di-8-zhang-po-fang-le.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