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地理学科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独特的优势,它在实施人文教育过程中有明确的内涵,首先是传授人文知识,即,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存在着大量的人文社会问题。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人文地理现象,及如何揭示规律,预测发展趋势等,其次是培养人文精神素质,即,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周边人事物的关系[1]。地理学科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除有特殊的重要性外,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地理学是兼具科学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其双重属性有助于在教学中找到人文教育的切入点[2]。就中学地理学科而言,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是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它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的教育内容等;二是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要的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一致,其标准指出:通过7—9年级的地理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优势。在2010年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这对于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普通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4]。

一、 中学地理学科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

1.尊重与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其内容阐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它的内容包含如下人文精神教育因素: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既不能屈服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破坏和掠夺自然[5]。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文精神在人的双重身份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在人类傲视大自然时警醒人类别忘了自己的自然属性。

2.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地理学科在人口、资源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如人口激增将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意节约和综合开发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6]。在地理学科中,环境道德教育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重视的教育目标之一,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7]。

3.了解历史文化,树立全球意识

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使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了解文明古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集中表现[8],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球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如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等局部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4.热爱祖国、培养地理美感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多样、民族众多、风光迥异,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身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优越的中国,人们更应当刻苦学习,热爱报国,献身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5]。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着有序的整合,形成了雄、奇、险、秀、幽和意蕴深长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们是最具体、最直观、最现实的审美教育内容,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部分内容就是地理学科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扭曲的环境氛围影响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生活中,人们认为利用地理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机会少,且在多数农村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受光宗耀祖,“跳农门”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地理可学可不学[9],这种错误的观念及舆论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倾向于数理化等学科,轻视地理学科。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及家长对地理学科便有所忽视。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在我国却只占总课时的2%[10],在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时更少,多数被抢占去填补“主科”的补充课时,身在农村的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时间来学习地理和培养对它的兴趣,部分农村中学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完全处于“真空”状态,而人文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2.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离

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人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割上,具体到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实践与学生生活相分离。新课改后,地理教材融合了很多与人地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和活动,但由于升学压力和课时少等矛盾,大部分农村中学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将很多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活动和案例一带而过,甚至省略,使地理教学依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第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安排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分离。目前我国地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由偏重自然地理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内容由集中讲述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11],这本是个好现象,但很多地理教师为了教学方便,人为地将两部分知识分开,割裂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

3.地理教学硬件设备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师资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

知识有效的传播离不开教学硬件设备的多样化。如挂图、标本、多媒体等。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硬件设备能更好地将自然、人文景观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由于农村中学在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在学校里几乎没有相应的教学硬件设备。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在本研究区的农村中学地理课堂上,教师多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条件限制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zogo701puru.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