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口述历史对地方史学研究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地方史学研究中的口述历史实践系统阐述了口述历史史料的采访前准备、采访注意事项以及访后资料整理工作,以期对当前的口述历史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口述历史;史料;抢救
口述历史被称为是“被提取和保存的记忆”,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述历史内容或许松散,访谈素质亦参差不齐,有的口述之事因记忆亦模棱两可,但这些访谈口述资料在文献资料贫乏的地方史研究中,却显得弥足珍贵,成为区域历史研究的重要资讯,为地方史学术研究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一、口述历史对地方史学研究工作的意义
(一)口述历史成为正史资料的重要裨补
地方史学研究主要以地方文献为主要参考资料,而地方文献在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宝贵的、真实的原始史料往往在正史文献上没有记载或语焉不详,给区域史学研究者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口述历史发挥出其独特的功用。口述历史可以称做是一个地域“活的历史”,通过口述访谈,能够将这些在某个地域普通民众中广为流传的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的细节等显露出来,口述历史对于地方文献资料具有辑佚、补遗、缀合作用,可以校勘、考订、鉴别其真伪,考索其源流和特征,将文献资料与口述历史资料配合使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这些资讯往往是揭开历史谜题的要素,也有助于剖析隐含在历史事件下的脉络意义,从而成为正史资料的重要裨补。
(二)口述历史为地方史学研究抢救资源
口述历史的目的是再现历史,是从民间挖掘史料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字只要被保存下来,过几百年甚至千年都可以阅读,文物的存世时间更长。口述历史则不然,因为许多当事人虽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却也须面对生命的极限。一代人不存在了,他们心中的故事、所经历的一切就会成为永远的秘密。所以要趁着知情人还在的时候,深入实地调查访问,保留、整理他们的口述历史,挖掘文字资料上缺少的细节,弥补史料中的空白。 地方文献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而地域文化是与当地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就存在着很多731细菌战的幸存者,对他们的采访就很大程度上属于依赖于口传心授的“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口述历史不仅是见证人类历史的宝贵口头资料,正是由于它瞬间即逝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应以抢救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工作。
二、地方史学研究中的口述历史实践
口述历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增补既有的历史资料的不足甚至空白,通过访谈的方式取得资料来填补文字史料的空隙,所以应当收集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资料。在访谈过程中,有可能会改变或重新修正原先的计划目标,或是随着受访者的增加必须另辟新方向。这就需要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注重访谈的严谨性和人性理念。
(一)采访前的准备
1.硬件设施的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工作依赖科技手段的地方增多,所以在器材方面经常会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做适当的调整。以往采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器材一般选用带式、盘式、卡带式录音机,或采用录影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数码录音机和数码摄像机的出现使广泛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成为可能,并迅速成为口述历史工作者的首选器材。其他辅助设备还有计算机、照相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器材,计算机的存在可以大大方便后期的制作,照相机可以纪录被采访者的直观形象和与口述历史有关的相关史料。
2.采访题目的确定
首先,访谈的选题要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访谈前的一个重要的准备是设计选题,选题对取得访谈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可供选择的内容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题材等。作为口述史学,尤其要选择那些题材重要、有学术意义但缺少文字资料的题目来作调查,这正是口述史学本来意义上的任务。其次,尽可能多方搜集并熟悉有关这个课题的文献档案材料,同时,寻访和联系与事件相关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见证人,以形成多视角多侧面的“记忆”材料。第三,准备详细的采访提纲,以访谈的形式,当然是倾听者的姿态,努力挖掘受访者的深层“记忆”。访谈人不仅要关心受访者,而且要尊重受访者,要能够灵活地应对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受访者比自己知道得更多的时候,访谈才能够进行。
3. 访谈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每个口述历史计划都需要有一位项目的负责人或一个工作小组,来负责整个计划的事前研究、制作执行、事后的编纂工作以及各种协调工作。在这基础上再建立访谈小组,访谈小组的数量由计划的大小决定。在访谈工作开始前,所有成员都必须对该计划的目标、范围、构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要由资深的口述历史工作者对工作小组的成员进行系统的口述历史工作技巧培训。在访谈工作过程中要召开项目检讨会,让成员有机会切磋经验和交流访谈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要鼓励成员相互阅读对方的口述历史抄本,以评估个人在团体里的工作状况。
(二)采访过程中的注意环节
1.注意采访节奏把握。大部分的受访者面对录音器材,特别是录影器材时都容易心神紧张,会影响表达、记忆,使口述历史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舒缓他们心里的紧张,保持访谈过程始终在一种轻松,像话家常一样的气氛中是尤为重要的。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要起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在中间当桥梁,作好连接工作,通过一些基本的提示,使访谈能顺利进行下去。作为访谈者,我们要尽量演好伙伴的角色,保持中立的观点,努力让受访者感到舒适自在,认真聆听,当好最佳听众,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作出坦诚的回应。
2.注意时间弹性。访谈次数、时间、行程要保持一定的弹性。访谈者和受访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彼此之间的亲切感觉。一般都是在访谈开始后,我们才能分辨出受访者能做多大贡献,所以访谈时间要保持充分的弹性。正式访谈时我们发现有些受访者话比较多,见解较深、配合度高或具有较敏锐的记忆力,这样对访谈有实质奉献的人,就值得花较多的时间在他身上;另外会有一些人由于年龄、健康或不善言谈等原因,或有些人能说也爱说,但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人人皆知的那一套,无法超出既有史料的范围,说出来的东西价值就少,时间就不用花太多。
(三)口述历史史料的整理
口述访谈最困难的是整理访谈纪录,因为受访人不会按照你所预设的方向一一陈述,可能会出现跳跃式的陈述,因此整理访谈纪录的人很重要。所以访谈时,一定要将受访人所处时代的制度或人、事、物弄清楚,多用心查证。
1.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是口述历史整理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常常有人质疑口述历史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因为记忆会出现偏差,口述也带有主观性,但是有学者指出:人类历史并不如社会学家所冀盼般统一,歧义、谎言、沉默也是历史研究的珍贵材料,这些环节可能是历史洪流与个人体验之间的接合处,正好让研究者发掘公共与私人之间的互动,找出主流论述中被忽略的声音,重新思考已盖棺的历史。
2.对口述历史文件进行专业的整理建档,这里包括对音像资料的转换,对采访时间、采访地点、访谈者、受访者、访问次数等信息的著录,对内容的标引,甚至还包括对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点的索引等。在口述历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我们要严格按照受访者的意愿所签署的授权文件,将其口述历史资料进行管理和利用,保护好受访者的权利。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存储口述历史史料。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利用也使口述历史充分利用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将口述历史资料数字化后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技术把各个口述历史收藏馆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大家共建共享,就能形成一个无国界、资源丰富的口述历史数据库,这样口述历史资料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结束语
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料在地方史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通过口述历史访谈就同一主题与不同对象对话,反复验证结论,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可以使得研究结论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口述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地方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口述历史方兴未艾,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才能使这项工作规模化、规范化,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史学研究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铭铭.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
[2]程中原.谈谈口述史的若干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5,(2).
[3]朱佳木.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口述史学[J].中国地方志,2005,(2).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zc97k01ssrh.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