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点亮说明文的眼睛-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让美点亮说明文的眼睛

让美点亮说明文的眼睛

说明文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简明性,因此,说明文常易使人感到单调枯燥,阅读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其中极具个性的色彩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使其成为一篇蕴含美感的说明性小品文。

一、“诗意”之美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引用、化用古代诗句,既介绍了桥的美点何在,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蕴涵。如,文章第二自然段为说明桥“固然具有诗意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从大家熟知的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诗入手,接着以大笔勾勒、大块涂抹方式将小桥、流水、人家精炼成构图中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说明桥在画面中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早春天气,江南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一句中“晓风残月”化用柳永《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销魂”引自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作为所举例子中的一个,说明细流和石桥所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景物来烘托,已令画家销魂。作者引用、化用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浓郁的诗意之美和韵律之味,这也和本文的说明对象——桥——这种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韵相称。

二、“语言”之美

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文章举例说明这一观念时,在遣词造句上也大下功夫。如,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乌镇苇丛中的石桥,“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第五自然段中“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从“深呼吸”、“透气”、“歌唱”等词,都可看出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苇丛和桥都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把人的感受投射到这些事物上,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感受,也说明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又例如,第四自然段说明最喜欢的风雨桥。“人们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驻足”表现出景色之美,使欣赏者停住脚步,把欣赏者的悠闲自在与亭外飞瀑流泉、惊险壮观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不禁想到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人和桥已构成一幅图画,桥上、桥外各是一道风景,使文章别有一番情趣。语言的亮丽 ,让人读起来顿生无穷美感。

三、“意境”之美

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讲:“词以意境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桥之美》中,作者吴冠中先生以画家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赏桥的高雅境界。它不仅是字里行间蕴涵的高雅情调和审美情感,更是对于客观事物,人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晓风残月,细柳拂桥”原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正因为有了对大自然、对古代人类智慧的崇敬与热爱,才会产生对这无情之物的感情,才能把“长桥”视为“卧龙”,使冰冷之物变得动人心魄。这些形象、生动、有灵气的物,才会一个个、一幅幅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地构成饱含人情味的意境。如饮美酒,如入佳境,如赏奇观,令人流连忘返。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所要者魂,魂,也就是作品的意境吧。”(《吴冠中文集 魂与胆》)

通观全文,带有说明性的语言和充满诗意的描写语言相间杂出,让人在掌握与桥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又点燃了人们心中美的火花,使人沉醉于美的意境,享受美的熏陶。一言以蔽之,美点亮了说明文的眼睛。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zb5vr01tzie.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