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

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纵观全国各地中考,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试卷中考查了说明文阅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5.体味文章的重要词句;6.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命题范围,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技巧上进行一些指导,以便学生能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表述。

一、 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解题技巧: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如《松鼠》《苏州园林》,但不是所有的文题都指出说明对象,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事理说明文要看文题,如《统筹方法》《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 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

解题技巧:

① 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 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 分散在各段中,抓关键句。每段的中心句,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有连接词(如首先、其次、也、还、此外)的句子。(备注: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

二、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 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列图表、引用、作诠释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 举例子:举什么例子,更具体有力地说明什么(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 分类别:分几类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什么。

(3) 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什么。

(4) 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5) 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

(6)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更准确地说明事物什么。

(7) 列图表:更简明更直观地说明了什么。

(8) 引用:a.名言、格言警句、谚语、诗句,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增加文学感染力、避免文章平淡。b.神话传说、谜语(《蜘蛛》)、趣闻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摇?摇

常见题型 ①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文句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解题技巧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 给你一个句子,与原句相比,哪一句好?

对策 原句好。原句用了……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如 (2012·无锡卷)《地球上的水》第13题: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又如(2012·淮安卷)《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第10题:说说文章第(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三种: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

逻辑顺序(如主次、表里、因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由一般到个别、由浅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如《苏州园林》。

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介绍程序的说明文按照制作程序来说明,如《活板》,程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常见题型:①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摇?摇?摇 直接回答。

② 文段或句子之间的顺序是否可以对调?为什么?

对策:不能。因为这几段之间是按照……顺序说明的。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

③ 说明顺序或句子能否颠倒?为什么?

解题技巧 两句话能否颠倒要考虑:①是否有时间先后顺序;②是否符合大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也即逻辑顺序。;③是否与前后文照应。

例如 (2012·成都卷)《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第11题: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颠倒顺序?请结合原文回答。

再如(2012·沈阳卷)阅读选文第23题,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又如(2012·陕西卷)《食虫植物开花》第9题: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总分顺序

四、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过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教师在指导时可适当点拨。

例如 (2012年·泰州卷)《筷子中的文化》第14题:在下列方框中的①②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又如(2012·南通卷)《中国结》第13题:阅读全文,依据文章思路,在下面的图框中填写合适的内容。

再如(2012·成都卷)《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第9题: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

五、 体味文章的重要词句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性,而“科学家研究表明”“据专家介绍”这样的短语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权威性。

常见题型 ① 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题技巧 A. 表态(删还是不删);B. 解释或定性,限制词语强调从哪方面限制(如“比较、几乎、相当”从程度上限制;大约、可能、左右、可算得上等表估计;当时等表时间)。C. 具体阐释用了这个词后句子的意思;D. 若删去,则表示……意思,与事实不符合(或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E.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 不能删,××词是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若删去,则表示……意思,与事实不符合。××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 能否用另一个词替换?为什么?

解题技巧 不可以。原词××是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意思;而所换的××词是表示……意思,用后表示……意思,与事实不符合。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 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 ××词是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④ 自己从文中找一个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 a. 找有概数的句子;b. 找使用限制性词语(“之一”“大约”“至少”“一般”“通常”“似乎”“可能”“左右”等)的句子。

解题技巧 a. 抄句子;b. 句中××词是表示……意思,在文中表示……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 (2012·泰州卷)《筷子中的文化》第12题: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

如(2012·湖北卷)《我国湖泊数量锐减 》第16题:文中“调查表明”和“调查数据表明”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再如(2012·四川卷)《生物入侵者》第11题:第①段中作者使用“移民”一词,而不是直接使用“生物”一词,好处是什么?

句子的作用 (见上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补充文段的作用 说明文中,开头有什么作用?

解题技巧 ①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如果是问句,能引发读者思考④如果是真实典型的事例,起到举例子说明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明了什么。⑤引用名言、格言警句、谚语、诗句,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如 (2012·北京卷)阅读语段,回答 第18题: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

补充2标题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策 ①交代了说明对象,如《松鼠》《苏州园林》②交代了说明对象及特征,如《巍巍中山陵》③概括了说明的主要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④点明说明中心,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⑤设疑,引发读者对……的思考、关注,如《地震云,事后之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宇宙里有些什么》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修辞)+作用,如《大自然的语言》《都市鸟类“变奏曲”》《氡,隐性的杀手》《春蚕到死丝方尽》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死海不死》《送你一束转基因花》⑧ 具有号召性,增强文章的鼓舞力量,如《向沙漠进军》

解题技巧 ①文章的题目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②采用了……说明方法(修辞等),突出了……(一般为特征或事理),引发读者对……的思考、关注(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号召性,增强文章的鼓舞力量),使标题更醒目(使标题更生动形象、使标题更具有趣味性)。

例如(2012·山东卷)《学会看食品的“简历”》第14题: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再如(2012·淮安卷)《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第12题: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

补充3:说明文中运用其他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说明文中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解题技巧 ① 记叙: 与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和引用神话传说、趣闻轶事的作用相同。② 描写:这段文字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事理),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的印象;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注:有的文章中的描写除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外,还表达一定的情感。如《松鼠》中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巍巍中山陵》中描写登临平台所见的景象,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寄托了人们对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③议论:这段文字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特征(事理),深化了人们对……的认识。

例如 (2012·湖北卷)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第24题:选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补充4: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

解题技巧 ① 表态: 不能删。② 结构上: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③ 内容上: 补充说明了……特征,加深了人们对……的认识,使说明更全。

六、 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或提出建议

解题技巧 由现象分析原因,探索问题的实质。谈感受和体会的题目一定要结合原文,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积累,按照分值答题。

例如(2012·贵州卷)《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第20题: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又如 (2012·四川卷)《“毒胶囊”有多毒》第21题:前有“地沟油”“毒奶粉”“毒大蒜”……今有超标的螺旋藻和“毒胶囊”,中国食品和药物安全问题真是层出不穷。你认为应该采取哪此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再如 (2012·福建卷)《被造就的虚拟偶像》第11题:联系全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虚拟偶像的看法。(提示“下列材料供参考)

材料一: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鲁迅《故乡》

材料二: 在电影《Simone》(《西蒙》)中,主人公维克多说:“一个虚拟偶像诞生了,你汉子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创造假象的能力超过了他们洞悉真相的能力。”

材料三: 我也来追“星”, 但我们对偶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要求其完美无缺。(责任编辑:张静怡)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yszhd01wml8.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