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政治的兴趣-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摘要】职高政治课教学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是以人的道德行为、人在现实情景下做出的道德选择等为重点的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不应该是“传授”型或“灌输”型的,而应该是“体验”型、“实践”型的。因此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是每个政治科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激发 兴趣 探究性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知识点的记忆、轻理论和观点的运用,只要求学生记住条条、框框,能够应付考试取得高分;重接受和服从,轻创新和挑战,只要求学生一味地接受课本的知识和观点,服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重视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不够普遍,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有了,可由于缺乏主体的体验和实践,认识往往难以内化,更难以进一步转化为个体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从而造成了学生道德修养上“知”与“行”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尽快实现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恰恰是一种能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转变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这一转变能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的和谐性。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

1.1 引疑激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善于提问,就会极大激发学生质疑解难的兴趣,使探究新知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商品”这一概念时,可向学生提出:“一个同学去商店买一支钢笔,作为礼品送给同学,请问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这一问题会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争论。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动力。

1.2 以例引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而且也是政治课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从理论上向学生讲明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用政治课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通过用政治课知识分析学生非常关心的典型事例或社会热点来实现。如,在讲“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可向学生分析他们似懂非懂而又十分想搞懂的股票价格问题;在讲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时,可就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作简要的分析。因此,从提高学生兴趣来讲,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平时选用一些典型能激起学生共鸣的实例配合课文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以知激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过于简单的东西是不能引起人们兴趣的,现行教材注重可读性,也就难免让学生“一看就懂”,其实不少学生只是似懂非懂,并未真懂。因此,在教学中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知识难度,因为一定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学生对自己的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暂时不懂但经过努力可以弄懂的东西,即新颖而又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再者,一定难度可以增强学生的智力负荷,刺激学生智力的发展,磨砺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政治课过程中克服困难的乐趣,在克服困难中磨砺思维锋芒,提高智力水平。

2.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奋斗目标模糊,对学习信心不足的现状,结合政治课的特点与学习实际,指导学生归纳获取知识的方法。①学什么?要求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注意热点,扫清知识“盲点”。②怎么学?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产生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知识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切忌零散“储存”知识。其次要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其三,准确理解知识,切忌死记硬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四,“滚动”复习,减少遗忘,对知识进行不断积累。其五,加强学习环节的落实,使看书、听讲、纠错、检测、讲评、小结环环紧扣。其六,规范训练。反对题海术,训练内容要新,数量要精,覆盖要宽,设问要巧,质量要高。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一个“巧”字。

2.1 巧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承前启后、激发兴趣的作用

一篇文章如果开头写得好,就能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读者;一节课如果能将导语设计得新颖,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形式,以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 巧过渡,课堂情景的转换、教学环节的关联、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一定要自然、贴切

在教学“关节点”上,教师凭借一两句“穿针引线”的语言表述,即可将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缺乏这种过渡,便会出现教学过程中“冷场”和学生思维的“中断”。

2.3 巧用料,大家知道,在教学中适当加点“调料”

补充一点趣味性知识,便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消化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如用漫画增强幽默感、直观性,用古诗词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用俗语、谚语、成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2.4 巧设疑

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心中有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布惑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抓住“教眼”,恰当地设疑,这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这样巧妙设疑,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

2.5 巧收尾

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草率收场,就会功亏一篑。课堂结尾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结尾必须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堂课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整。结尾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设计,如概括式、悬念式、激发式、归纳式等。设置悬念是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式。政治课教师在一堂课结尾经常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很想知道下节课分解什么,于是去看书,去思考,从而为后面的教学铺平了道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能善于提问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提出问题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如,设疑引思法、问题讨论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加以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空间,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隔阂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善言者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引人入胜;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铺直叙,无滋无味,使人听了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所以在教学中如能变换教学用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书面语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就会翘首以待,希望老师一个劲地往下讲。这时最好能有几句鼓动性的语言,或者是名言名句,或是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寓言,或是贴切而富有哲理性的古诗词,或是即兴发挥,那将会把学生的兴奋点重新唤醒过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一些恰当、贴切、生动的古诗、比喻、名言等,不仅成功地变抽象为形象,不失说理的功能,而且也增强了思想感情表达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就会期盼老师继续往下讲,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5.创设宽松课堂氛围,以和谐促兴趣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到振奋,受到激励。首先教师应设计一些幽默诙谐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提问问题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谐,切忌生硬简单,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用“真笨”“太差”之类的话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用“别着急,再想想”等亲切的话语来抚慰学生的心灵。对于答的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在政治教学中,要经常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与之交流辩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yplvx00waiq.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