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对高中历史“探究性”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高中历史,实现“教学做合一”,就要做好设疑工作,本文从课前预习设疑,课堂教学设疑、课后复习设疑三个方面做好设疑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设疑;教学做合一;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1、课前预习设疑,在探究中预习
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究性,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工作。众所周知,学生在历史课上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前提是熟悉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通史”知识。然而由于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专题式的编排,导致了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的“通史”知识。因此要获取这些“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课前的预习。笔者认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可以从设计探究性的预习作业开始。预习作业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即:全体性预习作业和分工性预习作业。
1.1全体性预习作业
全体性作业,是每个同学都要完成的部分。全体性预习作业,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梳理为主,通过梳理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来了解本课中介绍的历史史实和一些主要的历史观点,从而获得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素材。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笔者基本上是通过设计学案,在学案中的“基础整理”环节来完成。
1.2分工性预习作业
分工性预习作业,是根据学生各自条件进行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或几项任务,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笔者在设计分工性预习作业时,一般将这项任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求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整理后,针对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供全班同学探究学习,这部分作业通常由住宿生来完成。另一部分由走读生利用晚上回家时间到网络或到图书馆查找与上课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比如:朝代,时间,人物介绍等,在查好之后进行分类整理发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第一部分分工性预习作业由教师分类整理寄宿生在预习基础知识中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议会的发展历史、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和性质。第二部分分工性预习作业由全班四组走读生来完成,利用回家时间在网络或图书馆中查找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英国“光荣革命”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和首相的权利及政治活动的事例、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评价等的历史资料。
2、课堂教学设疑,在探究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实现“教学做合一”的重中之重。现行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来源于学生自选研究问题和教师抛给学生的研究问题,然后围绕选定的问题去调查研究得出自己观点。我们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从而得出一些观点,实现教“学做合一”。在课堂教学设疑时,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两大方面:
2.1充分利用教材设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疑时,必须要利用好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现行的教材中很多环节有利于进行探究,比如“学思之窗”、“学习延伸”和“资料回放”等板块。
探讨性问题可以利用教材的现成问题,但更应该根据教学重难点的需要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为方便进行分组探究学习,设计的问题个数大致保持在四个左右。
2.2联系现实设疑
在课堂教学设疑中,必须注重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才有兴趣去探究,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例如,笔者在组织人教版必修二《罗斯福新政》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引导同学们联系这两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事实探究这样的问题:你们认为罗斯福总统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对当今各国渡过危机有什么借鉴作用?”经过分组讨论后,让学生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在讨论、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独自思考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总之,分析研究相关章节的基本内容,将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并难度适中的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实现高中历史学习探究性的重要保障。
3、课后复习设疑,在探究中巩固
“温故而知新”,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实现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体现探究性的课后作业才能适应“教学做合一”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高中历史课后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开放性、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合作性和人文性等原则。较好体现“探究性”的历史课后作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3.1小论文式作业
新课标关于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历史小论文,是指高中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事热点或论证某些历史问题的小文章。通过布置历史小论文式的课后作业,学生在查阅史料、研究历史观点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综合素质。
3.2调查式作业
探究性学习注重个人的实践,社会调查作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人类文明成就,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从而将历史与现实充分联系起来。例如,笔者在组织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节内容之后,就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布置了“利用网络以及书籍、家谱等资料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的作业。
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方法,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在记忆历史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去学习历史知识,特别是利用好高中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究性”,实现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赵祟,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史料的地位与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2]刘秀焕,浅析中师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优势[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韦倩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性学习实施初探[J],考试周刊,2008,15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y4w8904lbvc.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