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但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对策,认真培养学生兴趣,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开动脑筋,理论联系实际,赋予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活力,将会对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学科没有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甚至一拿起书就头痛,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学习结果。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一个被灌输知识的木头人。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此才会轻松地学好政治课。因为兴趣与效率是成正比的,兴趣会使学生学习效率倍增,记忆力加速,步入学习成功的良性循环。
针对学生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感觉,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生活与哲学》都充满了极大的乐趣和人文关怀,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用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必要性;用财政的作用分析“家电下乡”活动中我国政府实施财政补贴的现实意义;用哲学与生活中的量变质变原理分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评析我国政府在中日问题上所持的正确立场等等问题,如果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的原理去分析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或状况以及国家时政大事时,学生会极大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慢慢地会发现书本知识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奥难懂,自己不再对书本原理的运用束手无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发现自己已经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2 把握课本知识结构,创建知识网络
高中学生在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解答问题时,尤其是解决一些综合程度较大的问题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知所措。这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学习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造成的。如果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了如指掌,即使遇到难题也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
2.1 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看,高中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的四大模块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经济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统领,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为背景,紧紧围绕经济活动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主线,着眼于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让学生领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政治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统领,从学生能感受、能参与的政治生活为起点,并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出发,以“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的知识体系为主线,以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养为着力点,使学生形成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民利的过程与方法,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文化生活》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统领,以“文化是什么、有何作用—文化如何发展—怎样看待中华文化—怎样建设中华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精神文明的魅力。《生活与哲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怎样的—人是怎样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主线,教育学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创建知识整体网络。
2.2 把握政治教材各部分内在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把握部分才能有效形成整体。要求学生不仅把课本的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网络,还要把各部分纺织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于教材各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学习时可以抓住每个独特的内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各个击破,知识网就自然编织而成。
2.3 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把学习的落脚点放在教材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对每个具体的知识点要理解、掌握、并能联系实际进行运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点化解成若干个问题,逐个解决,全面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教材每一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具体的知识点同当前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和青少年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掌握了教材,又自如地运用了教材,既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勤于思考,深入理解
3.1 勤于思考,即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在巧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分析综合,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通过思考,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分析教材结构内部联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具体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构建具体知识的框架结构。从宏观上把握课本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把握所学政治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知识体系的脉络中,在政治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知识。
3.2 深入理解。政治学习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学生往往背得头脑发麻,甚至不知所云,但到考试时总是手足无措。因此政治学习中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至关重要。如何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呢?首先,对于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思考,相互之间议一议,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可以结合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加以分析理解。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对每一张试卷、每一道考题都细细讲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独立分析试题,在探究试题答案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以培养答题的方法和能力。再次,理解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定会随着知识的积累不断地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持之以恒的思考和理解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深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记忆起来既简单又牢固,考试时再难的题也可以抓住本质、迎刃而解。
4 加强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课程目标要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必须经过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补充、修改和完善,上升为更高一级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问题的观察、理解、分析、解决联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真正掌握理论的精髓,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加强直观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农业生产中的生动事例来理解课本上的抽象理论或者时事政治。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现场学习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本知识,利用图表、网络等多种学习手段,创设学习环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加强社会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加深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加深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如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对农民的收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和生产状况的巨大变化,联系《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就可以深入理解现阶段我国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必要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
自觉运用课本知识。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通俗易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首先,要有学以致用的意识。所谓学以致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要随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观察和分析社会时政大事,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历年高考都充分强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突出考查高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论证、评价国际国内大事的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关键在于联系,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寻找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各种联系。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还应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学生能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形成新知识,就是知识创新。
总之,良好的学习策略不是学生天生具备的素质,而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逐步形成的。有时对别人最好有策略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策略方法才是最好的。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对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xz0kr01vt89.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