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问题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强调学生主体,精简讲解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固然可以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但是学生能否获取知识,不是仅靠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完全理解的,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理解的成果.所以教师一定不可以将自己的讲解充斥着整个课堂,更不能以自己的讲去替代学生的学.甚至有可能造成教师虽然讲了,学生却无法理解,学习效果不好,教师越来越生气,学生越来越不会,造成学习效果低下,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师生之间越来越相互不信任.而用“满堂问”取代“满堂灌”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师生互动.
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到讲台上做NaOH+HCl=NaCl+H2O实验,然后提问:为什么强酸盐酸和烧碱放在一起之后不能伤人了?学生感到很奇怪,教师让学生同座位之间共同思考,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结合课本知识,很快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这样,师生互动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需要熟练掌握.
二、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重讲授轻引导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加强互动,追求活泼的教学方法,加强指导学生合作钻研,带领学生举一反三,不断建构规范的知识体系.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合作学习.新课标的推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得进步,在不断交流中进行学习,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路径.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长短结合,共同进步,一起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放在集体中间,加强个人和集体的联系,使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时,教师首先把紫色石蕊试液用滴管滴到食用醋里面,随后分别把湿润的和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进装着二氧化碳的瓶子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合作分析为什么石蕊试液会变红.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课本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实施情感教育,关心学生感受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学的主要战场,也是教师对学生个人修养与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辛辛苦苦教学,学生废寝忘食学习,可是效果却不明显,教师无怨无悔地辛勤付出,反而让学生糊里糊涂,此时教师就要改进方法.情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教师,学生自然就会喜欢教师教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硫酸型酸雨”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部分有关硫酸型酸雨危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人类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而硫酸型酸雨是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的.这样,可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热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进入学习,从而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四、重视实验教学,激起探究欲望
戴安邦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看实验、做实验,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热情.然而,如果过于依赖实验教学,甚至将实验当做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学生也会出现审美疲劳.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心准备、合理设计、把握时机,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利器.
例如,在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再用细线系在铁架台上,然后在滤纸的正下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立即会看到滤纸上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良好感情,又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培养自己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这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真谛.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wnhjw02pi6q.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