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导师,促进和提高学生探究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构建和谐的化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探究实验;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那就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以“探究性学习”替代以往的继承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成为今天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必要手段。因为在新的课程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这是今天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教学观念转变的一个挑战,谁在教学中能把握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好地驾驭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因此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应更多地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建立一个探究的良好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及实施,同时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维想象的空间给予学生,把认知过程交给学生,把交流和评价的权力也留给学生。

1. 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学生的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激发兴趣,引发探索,满足求知的欲望。

我在讲人教版新课标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的学习时,课下有一学生问我:“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所食用的盐是加碘盐?”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教学时,一开始就将此同学的问题告诉同学们,并拿出一袋写有加碘的食盐展示在学生面前。怎样去辨别这袋食盐就是加碘的食盐呢?为了提高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我提出问题,在生物课上我们学过用谁滴在淀粉上就可以变蓝色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出是碘,碘遇淀粉,变蓝色。于是进一步问,是不是我们把这种食盐溶液滴在淀粉上就可以看到蓝色了呢?于是让学生做此实验,结果并未变蓝。根据这一事实我问能否断定这袋食盐就是假的加碘食盐,有点头,有人摇头,稍过片刻,持怀疑态度的人多了起来,于是我将碘单质展示于学生面前,请学生看其色、态,再请学生观察食盐色、态,通过对比辨别,学生得出结论:加碘盐中的碘不是以碘单质的形态存在于食盐中。于是我又提示加入的碘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食盐中,能让淀粉变蓝是碘单质。问题现在集中在了如何使化合物中的碘变成单质形态的碘,我进一步告诉学生,能让化合物中的碘以单质形态出现。于是我让三个学生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这种食盐溶液后,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H2SO4;乙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丙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再向三支试管中各滴入少量的淀粉糊或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在三块刚切好的土豆片上,结果加酸的食盐可使淀粉变蓝,而另外两种则不行,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辨别是否加碘盐的方法。再问没有盐酸的情况下能用白醋代替吗?请学生回家后做好这一实验,并将这一方法告诉家长,任务布置后学生显得异常兴奋。

2.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 又如课本“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学会“制备实验方案设计”、“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还要求学生从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率等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所以我在讲如何求出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怎样求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纯度,请设计实验方案测定碳酸钠的纯度。

首先要求同学们去查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出能测定Na2CO3纯度的方案,方法是多多益善,并把多人的方案设计提交。4人一组的分组讨论,找出尽可能多的和好的方案。小组讨论时,可给予必要性提示。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后,各小组都有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经老师的筛选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称取样品m1克,溶于水,滴加过量稀H2SO4,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m2克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反应完全后,称洗气瓶的质量m3克,用m1、m2、m3求算Na2CO3纯度。

方案2:称取m1克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m2克,用m1、m2求算Na2CO3纯度。

方案3:称取m1克样品,溶于水,滴加BaCl2溶液足量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固体m2克,用m1、m2求算Na2CO3纯度。

3. 实验验证,选取最佳 对于学生讨论出来的实验方案。由学生选择所需仪器、药品,并提交实验步骤交给老师,通过老师的检查,在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称量准确,做好配合,记录及数据的处理,并列出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

4. 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各组的实验发现一些问题,实验方案有待补充完善。

如:学生在做方案1的实验时,选取的实验仪器。

结果,提出问题,锥形瓶中产生的CO2气体,没有完全进入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实验结果偏小。再有就是原锥形瓶中存有空气,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带着这两个问题,提示能否用不含CO2空气,将锥形瓶中的空气和存留的CO2气体全部赶出呢?于是讨论又设计了这样的装置:

实验步骤是:

(1)先打开开关a,断开b后面的装置,缓缓鼓入足量空气后关闭b。

(2)关闭a,连接b后装置并将开关b打开,将滴液漏斗开关打开滴入过量稀H2SO4并关上开关,完全反应后,打开a,再缓缓通入过量的空气。

改进后的装置就解决了锥形瓶里存有CO2的空气和留有产生CO2气体的问题,通过与原装置的比较,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如认识到B中为何放澄清石灰水,为何D中放入浓H2SO4。

对于方案2,问题1是Na2CO3溶液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如何消除这部分沉淀呢?

设计方案:

将沉淀洗涤滴加稀硝酸,若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稀硝酸直到无气泡产生,说明无碳酸银沉淀了。

问题2是如何证明溶液中的 Cl- 反应完了呢?

设计方案: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稀硝酸溶液至无气泡产生再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Cl-被除尽。

实验验证结果:此方法较简单。

对于方案3,问题是如何证明BaCl2已过量。

设计方案:

(1)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BaCl2已过量。

(2)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H2SO4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BaCl2已过量。

(3)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用玻璃棒蘸取清液点在pH试纸上,若测的等于7,说明BaCl2已过量。

实验验证结果:对于(1)(2)方法,若实验结果是BaCl2未过量,则这部分溶液应倒回原溶液中,否则会丢失取出的这部分CO32-,使最终结果出现偏差。(3)方法合理。

5. 小结评价、优化方案 综合以上三个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和操作步骤,学生得出实验二误差小,操作比较简单,但实验二中准确称量成为关键,改进后的实验一虽操作复杂了点,但结果较为准确,且同学们从这中学到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增长了才干,体验了实验成功的乐趣,根据这一时机,向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氢气还原氧化铜,怎样证明燃烧管中的CuO被完全还原了呢?若一混有少量铜粉的CuO样品怎样测CuO的纯度呢?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巩固了以上成果,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化学教学改革中,既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规律,又要不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又能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当他们处于不断探究的氛围中,学生就回认真实验,仔细观察,渴望成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将所学知识尽其所能运用到实验中。因此,老师这个主导学习的指挥者,要努力挖掘实验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富有创新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兵团教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 主办2005 .1

[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5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utcpe00w5ve.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