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从细微处着手-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班级管理,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管理,从细微处着手

摘 要: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形成适应班级同学生存、发展的就业环境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铸造凝聚力,从而实现就业梦。教育要人性化,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基于学生、来自学生、面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 素质教育;文化引领;个性化教育; 家庭教育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胸怀教育理想,以思想者的目光和奉献者的无私情怀、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班级,用智慧的思考发展班级,用科学的理念管理班级,带领全班同学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需求。

一、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这引起了广大教师的热议,无疑将引发传统文化教育热潮。但在热潮涌来之前,作为职教工作者必须清醒意识到:职业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为了每个孩子、每位教师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是整体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倡导外表优雅、内涵高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教育。

卢梭早在18世纪就指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所谓浪费时间,其实是一种等待、陪伴和坚持。学者唐纳森在《大脑的发育》中对之解释得更为透彻:“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在身体方面和心智方面,都是不平衡的。因为生长从来不是一样的,而是有时在这一点上突出,有时在另一点上突出。”孩子不是工厂的零部件,急于用“效率逻辑”去定型加工他们,只会毁人不倦、适得其反。那些罔顾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天赋秉性与经验环境的一刀切式做法,则背离了教育的价值。素质教育的初衷是把儿童立场重新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德、智、体、美等种种方面建构出一个完整的人、健康的人和现代的人,把“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羸弱“学霸”“考霸”,转型成“标心于万古之上,送怀于千载之下”的担当者、实干者和开拓者。

当素质教育被市场肢解,开始评斤论两地倒买倒卖时,开始被人为地精确算计成等级、分数、证书、敲门砖时,甚至开始以“素质”之名行“应试”之实时,所有参与其间者无一不对教育麻木不仁,且完全没有对孩子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无序化和过于逐利的市场绑架、制度欠完善或行政不落地,也反过来“逆淘汰”坚守底线的学校和老师,令甘守清贫的“老实人”反而成为被嘲笑与愚弄的对象,整个生态几乎倾向功利性的泥塘而有失衡之虞。

所以,回过头来看,教育的珍贵之处就在其不可被算尽,不可被任何公式、程序、定理去批发。教育的全部价值与魅力来自于对人性本身的尊重与成全。这些“务虚”之处,其实正是教育值得所有人敬畏和呵护的原因。让素质教育回归本真,让市场依法走上秩序的轨道,给制度“打补丁”,尤其是改善教育评价和管理思维。

二、做文化引领的魅力班主任

要领导班级发展,班主任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不但要注重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形成适应班级同学生存、发展的就业环境培养,更要以文化和智慧引领、滋养学 生,用道德滋润班级,激发学生创造力、铸造凝聚力,从而实现就业梦。

1.接“地气”,以人格魅力感染人。班主任承担学生发展的道德责任,应坚持把道德责任转化为自觉行动,坚持公正严明、心无物念。班主任应深入学生中,接“地气”,每天都和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从寻找、发现、面对问题入手,服务学生,激励学生发展。班主任和学生坦诚相待,在班会上吐露为班级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纠结”问题,分享学生获比赛奖励而喜形于色。班主任以个人的道德实践、人格魅力感染人,凝发展之心、聚改革之力,不断增强学生对班级专业发展目标的认同感,树立全体同学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2.百教“德”为先,尚美为目标。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来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自卑心理较重,相当部分的学生人格上也不健全,毕业后不感恩教师,不感恩学校。这种情感缺失和价值观、是非观的迷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注重德育教育。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构筑校园教师的精神磁场,营造浓厚的爱生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成才梦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尚美教育”便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而在这其中,更重要的无疑是美好人格的塑造。因而,“尚美”德育的提出,是对功利主义的德育观的超越。如果德育内容与形式经过审美化改造,德育就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的话,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间自由地接{这幅画、这首歌的内涵。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本着真美真情真理、规范严格的思路,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具有平民本色、尚美情怀、未来强者的学生,走凡人德育之路。

3.求“身正”,以行为文化规范人。“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重要命题,对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突出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知行合一”主要关于道德修养及实践,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具红烛风骨、扬春蚕情愫的职业道德以外,还包含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敢于担当的为人之德,以及爱岗敬业、爱生尊生、公正公平的从业之德,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处世之德,互相尊重、和谐和美的家庭美德。对学生而言,不但要有理想、有自信,还要具有刻苦勤奋、勤于实践的为学之正,尊师重教、谦虚谨慎的为生之正,遵纪守规、为善助人的为人之正,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为子(女)之正。班主任要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把“身教”和“言传”结合在一起影响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教育培养全过程。师生以“身正”为标准,以行为文化不断规范自身言行,培育美好心灵。

4.重礼仪,以核心价值塑造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定义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手段和目的,也成为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价值,对当今职业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淡泊明志,抵御各种诱惑,宁静致远,潜心教书育人,锐意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教书育人者要坚守修炼的“德”,要孜孜以求的“善”。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避免技术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全人教育”“成人教育”的思想精华,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树立“以德为先,以技立身”的发展理念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职业学校不是培养高技能的“机器”,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培育正确价值观,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密码,让学生终身受益。

除了古文经典外,还将传统戏曲戏剧、非遗文化、民俗民情、书法、国画、民乐等内容融入到班级教育管理之中,更着力培养学生对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班主任Y合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和道德文化的特点,倡导礼仪文化,生成教育力、凝聚力、约束力和感召力,使学生树立自信、感恩、责任、文明的学生价值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职业规范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三育融合。对学生进行职场、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以形为先,化形为心,让学生进公园懂礼数、走亲访友知礼节、上公车要礼让、进企业懂礼貌、纠陋习正言行,在营造高品位行为文化过程中,形成评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和谐育人理念。

教育要人性化。人性化的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基于学生、来自学生、面向学生。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分解为:自我意识,即自省、自信;自主选择,即自愿、自觉;自主管理,即自治、自立;自主发展,即自发、自愿。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和谐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具有主人、主动、主见、主体的“四主”意识,逐步形成自主教育体系。

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日趋多样化,社会呼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和知识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传统教育采用的标准、统一的班级授课模式,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化教育面向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国政府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鼓励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观念。个性化教育将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是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班主任的责任更加重大。班主任必须遵循这一教育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与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指导家庭教育

教育部于2009年颁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设条款赋予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批评教育权利”本是教育权利的应有之义,却需要专门颁发文件进行“明确”,看似“无奈之举”甚至“多此一举”,却反映了当今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教育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以及教育权利运行机制需要完善的时代要求。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既有私育性质又有公育性质。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不仅基于国家教育的扩大和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也基于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需要。家庭教育的私育性质决定了家庭教育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著名教育学者谢维和认为家庭教育中存在可能的风险,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失误、不当或者错误行为等所引起的某些负面现象与问题,可能对子女教育及家庭成员未来发展产生潜在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风险,使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专业化的教育工作。”由此,降低与防范家庭教育可能风险的责任与任务,就显得越发重要。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公育性质以及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加强了政策制定与法律保障。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9条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对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权利给予法律确认。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容易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工作局面,导致家庭教育学校化,甚至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受到忽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主要指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领导力和教师的家庭教育专业素养。当今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单位,而是一个面向社会、承担相关社会职责的主体,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既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自成体系,又要主动为建构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做出积极的贡献。

五、教育惩戒绝对不等于身体或精神伤害

班主任有教育惩戒学生的权利,但绝对没有可以体罚甚至伤害学生身体和精神的权力。教师伤害学生的反教育行为,是任何学校教育都不允许的,把“惩戒”和“伤害”混为一谈,客观上是对教育的亵渎和“污名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必要的惩戒,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需要的是教育者的理性。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之所以对少数学生不敢管、不敢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偏执观念得以流行并成为一种评价标准,不断影响和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来,使教育的舆论环境严苛有余,宽容和理解不足,这使得对学生的教育惩戒,成为教育者不愿为、不敢为的事情。在教育惩戒问题上,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要获取共识并不难,但前提是一切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破除对某些偏执观念的迷信。任何人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都应保护和尊重,但把个体的普遍权利和必要的教育惩戒对立起来,那权利意识就成了脱离学生成长实际的绝对“正确”,以这种凌空蹈虚的虚妄标准来评价教育过程,最终影响的只能是学生的健康成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班主任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光大班主任形象,完美班主任品行。让学生从心底里认为,班主任永远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航标。

参考文献:

[1]《爱弥儿》卢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大脑的发育》唐纳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

[4]《马克思的大学思想》袁仁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qiw04049ihb.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