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Free ppt template download - daogeziyuan

企业“A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企业“A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 要:为加强企业与高职校的密切配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基础教学与专业课、企业进行对接,建立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应用模式加以配合,以学生为本,强调对人员(学生)素质的恰当使用;管理者(教师)即培训者,并不断发挥人(学生)的潜能、情绪和智慧,让每个职员(学生)都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表现自己,它是心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艺术,也是A管理模式所依靠的重要理论基础。用企业管理模式提升高职教学效果,打造高质量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政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08-02

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某一类型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人才结构体系中的某一系列和层次的人才相对应,培养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人才。A管理模式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将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则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企业适应性,引导职校生进行学习,完成高职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定位

社会的需求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向,人才的分层、分类的发生及其发展是随社会的发展而相应改变的。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总体上讲是两大类:一类是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通常称为应用型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进行划分,社会总体人才存在以下四种类型: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学术型以外的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劳动者。工程型人才是直接运用科学原理者,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并具备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具备解决现场一般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高职教学应注重学术教学之外的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二、高职人才素质培养内容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体现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标准。要求高职学生爱党、爱国,有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服务基层,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知识素质:要具备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

第三,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身心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良好的身体体能、心理素质,是在竞争中战胜困难的法宝,并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第五,劳动素质:包括劳动观念和劳动知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职培养一线劳动者的要求不断变化与提升:即高职人才的应变、生存、和发展能力;高职人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人才的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力;高职人才的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高职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三、A管理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模式为“二加一”,即基础课一年,专业课二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有更多机会走进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或在教师的模拟企业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在学生的基础学习课程中,如何为专业课的学习进行铺垫与衔接,分担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携带“想法”进入专业实践学习与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节省了院校的教育成本。

(一)思政课的A管理模式

什么是《A管理模式》:多年前跨国企业集团为解决在中国管理企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用商业手段制订的一套高效、实用的管理模式,在合资企业实行了十几年之久,开始在国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推行这套管理模式,并加以完善。由于做到了无空白、无重叠,指挥流畅、上下贯通、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只要一声令下,整个企业就会像钟表一样动起来。企业经理说:终于找到管理的感觉;职工说:知道了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

《A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强调对人员(学生)素质的恰当使用;管理者(教师)即培训者,并不断发挥人(学生)的潜能、情绪和智慧,让每个职员(学生)都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表现自己,它是心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艺术,也是书中所依靠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由“教书育人”,转变为“育人教书”。高职院校的“育人”,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应充当“管理者”的角色。A管理模式告诉我们,企业的成功关键就是管理。管理有自己的规律、范围、内容、理论、技术,也是一门专业,而且是指导和保障其他专业运作的专业,是关系到企业长治久安、高效高速发展的专业,为其他专业提供可靠的“服务平台”。

(三)管理与“养成教育”相关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学生植入企业管理体系中进行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连接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当下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勤勉、独立、抗压力等能力在家长的培养中“被不需要”化,这就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质量的需求形成真空层,一方面是企业无合适人选,另一方面是就业难,形成夹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业院校的培养熔炉可练就出一线职业人这块好钢。如果说专业课的训练是学生的实操训练,基础课的思政课就是为学生进入企业训练前的“岗前培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用“准职业人”的标准进入专业学习与工作,可缩短职校生的培养时间,提升高职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对这部分人才的需求。

(四)基础思政课可提供的训练方法

如何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起来,动起来,在行动中总结与提高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研究中发现,人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定型和非定型,只有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社会与企业急需的人才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之首为“理”,没有合理的设计“管无法进行。”教师充当最高指挥员,也是“服务员”,首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行为管理模式,它管的是决策、组织、计划、指挥、控制、推动。“服务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布置与安排。学生中产生职能部门,可将工作和人员组编成可管理的单元,其根本目的在于分工。决定部门划分的基础是职能。

按照《A管理模式》,以上课自然班为一个单位,按三个类别划分:一是学生个体组成生产部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承担责任人;二是课代表组成的控制部门(承担教师的助理职责),对生产人(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为支持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班长、学委、生活委组成的支持部门,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提升班集体的学习战斗力。

在思政教学中有实践教学环节,由此产生“管理组”。组员不超过8人为好,最好为4人。这也是美国管理学会对100家大公司调研的结果。英国著名的管理顾问林德尔・厄维克认为,一个人的注意幅度――能够同时给予注意的事项的数目是有限的,还有其他限制因素,如一个管理者能完成工作量的极限和实践的局限。加之学生自身的局限,实践组不宜人数过多。

管理层次采用扁平式结构,这是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方法: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三个职能部门有各自的职能工作和特点,具体内容和要求由教师进行确定和安排。

(五)教师在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A管理模式》中提倡依法从事,只有法律才有权威性。古人云:兼覆无私为公,反公为私,故而“公”常与“平”连用称之为公平,这也是社会公正的微缩版,对学生的近期管理和成长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教师尽量采用“幽默式”管理。《A管理模式》推崇幽默管理,经常使用能使人更有自尊心,更容易接受命令和改正错误。

第三,管理最先让人感到的是痛苦。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管理的正作用是学习效果提高、效率提升,在公平的环境中心里踏实,学习方向明确,好习惯逐渐养成,为今后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但副作用是投入大量的精力,有时因麻烦而效率降低,有时会遇到反抗,心理压抑感增加了,还有就是犯错误的机会多了,增加了程序错误。

总之,有尺度、有标准量化的管理具有可操作性,但管理和对人的激励是永远的话题,而最有力的激励,来源于时代和我们采用的管理模式本身。时代在前进,让我们抓住高职改革的机遇,选择适合和发展自己的特色管理模式,打造出大批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光启.A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8.

[4]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陈爱.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6]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Articles are uploaded by users and are for non-commercial browsing only. Posted by: Lomu,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https://www.daogebangong.com/en/articles/detail/pncqog02tt4w.html

Like (810)
Reward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Related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