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应注重“探究式学习”,因此合作探究是现在历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通过交流而获取和巩固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合作探究;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它既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地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可谓是提高课堂效率,激活高中历史课堂的“点金术”。
一、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中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即学生“想了什么”“怎么想的”,是用什么样的思辨过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既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懂得相互交流意见,学会与人相处,又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没有恰当的明确的讨论目标,为论而论就会走向形式主义。
二、精选合作探究的内容
有思考价值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兴奋,并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生气。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以下三点内容:
1.选择的内容要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处。越是核心问题就越需要理解,并积极参与。例如,我在讲“鸦片战争”一知识点时,在探究战争爆发原因时设问:“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还会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形成了疑问,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化,进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这一教学难点。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既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能记住并能理解这一知识点,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就激活了。
2.选择的内容要抓住共性问题,这样才能引起每一个学生的思索,使每个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共同提高。
3.选择内容的难易度要恰到好处,如果太高,就会让学生坐冷板凳,打击积极性;如果太容易,就会对答如流,也无法深入开展讨论,也就丧失了探究的意义。所以,在选择探究问题时既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又要让学生能够接受。
三、把握合作探究的时机
合作探究的时机也要掌握好,就像把握机遇一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两种情况:
1.传授新的知识点时,是学生求知欲望高涨之时,在此时进行探究,效果最佳。
2.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质疑时,通过讨论可以从他人的发言里得到一些启示。如,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探究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这样的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如,在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在近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上探究设问: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对于新课的兴趣,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激活历史课堂。
四、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合作探究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做一个“倾听者”,要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意见和建议,不随意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即使有学生回答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否定,要指出不足,加以鼓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起学习思维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探究情境。如,在探究中用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人物等,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求异”,使学生勇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另外,要关注一些不太爱发言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总之,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如何让合作探究来激活高中历史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导”的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地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这样激活课堂就不是一件难事。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第二高级中学)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q05fzw01wdo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