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新课程中科学地认识科学探究-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在化学新课程中科学地认识科学探究

在化学新课程中科学地认识科学探究

摘要: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此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地认识科学探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 阶梯性 深刻性 创造性 完整性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科学也必须读书、与同学交流、不断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候,他就要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以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中,教师习惯于主观灌输式的传授,先将教材细细咀嚼,再伺机喂入学生口中;学生则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渐渐地教师形成惯性,学生养成惰性,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利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处理科学探究中阶梯性方面的问题。“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此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从低层次到高层次,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将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为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知识储备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化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探究,甚至为探究而探究其结果将似蜻蜓点水,收获无几。实践中,要引领好课堂化学探究活动,必须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在尽量全、深、细、透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基础之上突出化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知识储备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要适时适度。

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拟定出相应的探究教学方案去组织教学。教学活动中安排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参与的科学探究某一侧面的活动,即使是训练同一种科学方法或探究技能的活动,也在活动内容、思维力度和操作水平上有所不同。它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渐渗透和深化。因此我们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探究内容的不同侧重面,注意合理安排能力培养梯度。如高一学生逻辑和抽象思维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直接经验的支持,如果此时教师过度拔高要求,难度过大,学生势必会产生恐慌畏惧心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一、正确处理科学探究中深刻性方面的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花架子,而是一种科学活动的体验。无论是侧重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还是某一方面,都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中精心谋划,增强活力和感染力,要引导得深、探究得透。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挖掘进而内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蕴涵。重视发现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层的探究条件,以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如“如何选用防锈方法”的探究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的能力。教师应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资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问题和精华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若对研究教材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就显肤浅。只有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探究教学中才能深入浅出,力度适中;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才恰到好处,而且让学生得到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

二、正确处理科学探究中创造性方面的问题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引导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新的实验问题;对某个实验问题,善于设计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原理上或操作上或步骤上或试剂选用上或仪器装置上与众不同);善于总结适合自己或实验课题的思维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事实,建立合理的假设,并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这样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

三、正确处理科学探究中完整性方面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体会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过程。要留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出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单个探究者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只有协调的合作行为,才能真正达成科学探究的目的。合作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互助的气氛中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被认可,会使他们因愉快而产生积极心理体验,获得成功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理念。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深入理解和领会探究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既要防止为探究而探究的“无病式伪探究”,也要防止超越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拔苗助长式过度探究”。

参考文献:

[1]强光峰,路吉民,王如才.建构创新课程.人民教育,2007(Z1).

[2]周青,姚林娜,杨辉祥,等.批判性思维与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q01krm00li0r.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