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无处不用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一、创造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形成课堂互动局面的重要资源。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生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留下适当空白,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激发。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可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的喜悦。
二、引进多用教具,展开个性思维
在课堂里适度地引进多用教具,有利于全体学生显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思维。开放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全相同的结果。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是唯一的,而推导的过程可以是开放的。不同的策略可形成多向的丰富交流。如我们在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示了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以苏科教材八下P121习题8为编拟蓝本, 通过一副三角板的操作对习题进行加工、挖掘、拓展而形成,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探究能力. 编拟出如下习题:
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埃堑男北叱の?,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2+CE2=DE2.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2+CE2=DE2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知识是在活动中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通过语言表达自主“内化”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了这样的一条发展通道,把教转化为学。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发展。使课程变得更具人文关怀,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
三、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新教材以天上的星星比作“点”,以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以太阳比作圆,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新教材介绍了大量的数学文明史:以中国古代算经《九章算术》记数法──算筹来介绍有理数的运算;以世界最精确的钟──原子钟的误差来介绍正负数;以尼罗河的泛滥谈几何学的起源;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从算式到方程”中的“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说明字母表示数,非常有趣;“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与中奖”的关系。学困生理性思维差,感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他们喜欢形象、直观,习惯于听、看,不喜欢想,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开小差、搞小动作。日常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展示,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对称等动手实践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xi7z01yopp.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