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团结组织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作用,它的政治动员能力是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在当代高校中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组织;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就是执政党或政府利用拥有的政治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政治运动,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成绩的重要法宝。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团结组织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作用,它的政治动员能力是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在当代高校中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实证调查
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以下简称“创先争优”活动),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领导的又一次政治动员。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政治动员的过程。
笔者通过问卷方式对福建某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实证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有效问卷193份,其中党员145人,群众48人。
在回答“‘创先争优’活动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上,50.26%的学生(97人)认为非常有必要,32.12%(62人)认为有必要,17.62%(34人)认为没有必要。在回答“你参加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上,70.98%(137人)选择了主动参与,25.39%(49人)选择了被动参与,3.62%(7人)选择了没有参与。在回答“活动效果如何”这一问题上,选择显著的学生占59.07%(114人),选择一般的学生占23.83%(46人),选择没什么效果的学生占17.1%(33人)。在选择“对活动开展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时,55.44%(107人)选择了“形式主义”,44.56%(86人)选择了“与日常学习生活关系不大”。在“所在支部开展活动的手段”上,94.82%(183人)选择了“召开支部会议”。
通过对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类似“创先争优”的政治动员时,存有较好的政治基础和组织覆盖率,能得到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应注意到:由学生党支部发起的,采用与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相同的规范性动员手段的政治动员,在面对大学生这一客体时效果有限。
二、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面临的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变化联系紧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动员目标空泛。合理的政治动员目标应该包含两层逻辑:首先是体现动员主体的政治需要,其次也必须包含对政治动员客体的特性反映。当前高校“创先争优”动员,更多的强调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目的,忽视学生群体的现实需要,甚至与动员客体的实际需求产生矛盾,从而造成了动员目标逻辑的断裂和难以实现。
(二)动员主体单一。现阶段学校政治动员主体指向基本上为体制化层面的政治动员主体即学生基层党组织,比如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基本是依靠学生党支部的主体作用。但事实上,在高校中,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并不完全,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填补了学生党支部不能延伸的空白地带,这些学生组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合法的政治动员主体,因而很容易在政治动员中被忽视。
(三)动员客体独特。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动员实践中,政治动员并未因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而主观化和随意化,即使是在某一阶段因为主体原因走向歧途,动员过程也能很快得到扭转。究其原因就在于政治动员客体对政治动员主体和过程的制约。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政治动员客体,是政治动员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与此同时,在大众媒介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消解着高校原有的价值体系,高校青年的思想也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这种变化淡化甚至弱化了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造就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客体自在性。然而在一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政治动员过程中,更多的却是重视其与其他政治运动客体的共性,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状态、年龄特点等客体独特性。
(四)动员手段有限。要想有效发挥动员的作用以实现动员目标,恰当的动员手段不可或缺,政治动员手段只有与客体相适应才能成功。不同类型、层次的动员客体需要采取不同的动员手段与之相适应。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手段多为召开支部会议进行思想政治说教,学生党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动员方式单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在信息渠道多样化及QQ、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对传统的政治动员模式接受度越来越低,对说教等形式产生了倦怠甚至逆反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治动员的进行。
三、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实化动员目标,联系青年学生迫切需求,构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价值追求。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在设定政治动员目标时,除了达到动员主体的政治目的外,还应更多考虑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政党利益和学生利益的融合。比如应该把“创先争优”和解决学生关心的食堂住宿等实际问题、困难学生的资助、专业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
(二)扩大动员主体,发挥校园社团组织力量,构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多维网络。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社团组织的积极配合和联动。在高校环境下,应充分释放学生社团组织的力量,让其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建设和民主决策中来,成为合法的政治动员主体。通过理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与学生社团的关系,进一步泛化主体范围,发挥多维主体更大的动员能力。
(三)整合动员客体,探索校园核心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认同基础。以往政治动员有效,离不开客体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支撑。面对当前较为分化的学生客体,要想实现政治动员的整合,就必须积极探索校园核心文化建设,不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时期政治动员的认同基础。这种文化应该涵盖人性层面譬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等内容,更应包括对学校学生利益的重视、对学生意见的尊重、鼓励学生参与民主治校等内容。
(四)创新动员手段,结合新媒体的实际应用,构建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的有效方式。进一步丰富各类动员方式,除做好常规的规范性政治动员外,可以与大学生各类专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各类青年志愿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及信息网络优势,建立基层党组织微博、博客、QQ群、飞信平台、微信讨论组等,优化畅通各类意见表达渠道及信息平台,建立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红色网站,开展网络主流意识教育,内容力求新颖、贴切、富有感染力,改变传统政治动员枯燥单一的模式,增强政治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vspn02qvku.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