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讨-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讨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探讨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金融危机通过外贸,金融等途径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各方面的消极影响,众多中小外贸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甚至濒临倒闭边缘。当前,世界经济渐渐出现了恢复增长的迹象,但欧美等发达国家外需市场仍未明朗,我国经济目前的复苏状况也不够稳定,中小外贸企业仍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外部环境。这类企业虽然规模较小,在所处行业中未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整体上对于促进竞争、保持经济增长活力,推动各行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强研究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尤为必要。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中国外贸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为取得客户往往提供相应优惠条件,各国进口商普遍能在中国获得更高的信用额度和更长的信用期限要求。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赊销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三个月,有的长达四至五个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下滑,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紧缩也使进口商的资金紧张,外国进口商的购买力和整体信用度均明显下降。中小外贸企业由于国际贸易经验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较弱,往往易重视订单而忽略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企业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金额较大的坏账,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经营。因一笔出口单子无法收回货款而倒闭的中小外贸企业并不少见。

(二)筹融资风险 许多中小外贸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大多是依靠自身的积累,民间借贷或是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其资信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固定资产少,难以提供融资需要的抵押和有效担保。因而银行放贷风险相对较大,需要对其进行众多审查,办理手续复杂且时间长,难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金融危机使得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资本投资商在选择投资意向时更加谨慎,投资额也大幅萎缩,使得本来有成长潜力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遇到很大的融资障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类企业即使能找到借贷来源,贷款或融资条件也较为苛刻。中小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等筹融资困境。

(三)流动性不足风险 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利息支出压力增大,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面临现金不足的困境。加之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和筹融资困难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更是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许多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金融危机爆发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有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停产倒闭。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销售艰难,需求极度低迷,订单减少,退单以及合同锐减,企业产品积压严重,进一步加重企业资金周转流动的负担。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强化信用管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是解决企业交易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而许多中小外贸企业对信用政策不够重视,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贷信调查,对应收账款也缺少有效的监控。一些企业未形成书面的、系统的信用政策文件,在信用销售中随意性较大,缺少科学的管理。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制定书面的信用政策文件,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信用管理一般包括资信调查、营业决策、跟催三个阶段。要注重客户信息管理和资信调查,强化信用分析能力,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前期的资信调查最为重要,不经过资信调查的而授予信用,发生坏账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内部协调、客户信用信息采集、应收账款催收流程等多方面加强。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拥有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发达国家也并不能防止信用危机的发生。照搬西方的信用管理模式并不科学,中小外贸企业应构建符合自己特色的信用体系。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做好准备才是最好的选择。信用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强化信用管理观念,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才能知己知彼,经受住风险的考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国际上通行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我国在2001年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从事该项业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出口信用保险是企业规避收汇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我国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却缺乏对该项业务的了解和认识。中小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信用保险机构在风险发生时将对投保企业进行赔付,且其追偿能力一般强于普通中小外贸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保企业财务损失。第二,出口企业可采用商业信用等更为灵活的结算方式,降低买家的交易成本,从而扩大业务量。第三,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增加了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银行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会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第四,单个企业借助信用保险机构专业的防范风险能力,可增强其自身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都大大增加,中小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该项保险的保障和支持,通过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来保障收汇的安全,规避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

(三)保持一定的融资能力 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财政部和商务部出台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9〕160号),设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对从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给予担保额资助、担保费率奖励和注资三方面的资金扶持,从而降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门槛。银行每年都要对企业进行重新评级授信,其主要依据指标还是企业上一年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收入及盈利情况,所有者权益、现金流、负债等。企业首要任务还是要优化自身财务状况,保持一定融资能力,这是获得任何资金支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则要创新融资方式、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中小外贸企业不要单一的依赖借款筹集资金,一些企业就是因为融资结构不合理,所有者权益所占比重小而利息支出较大,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例如,以四川高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5家郫县豆瓣企业因资金短缺向中国建设银行当地机构提出通过组建联合体来实现联合贷款、联合担保,通过联合担保互相支持、相互监督分散风险的作用,利用横向约束解决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该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几家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企业要密切关注风险,防范可能因金融创新而产生的风险,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方式,总结起来还需要政府政策、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四)坚持流动性第一的原则 流动性表现为企业资产转换为现金的能力,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于流动性不足导致的暂时性支付困难。中小外贸企业应坚持流动性第一的原则,强化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增强自身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企业一方面应适当增加现金资产的比重,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在大力发展优势业务,扩大销售的同时,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强化合同订单管理,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注重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情况,建立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制度,及时反映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减少呆坏账,使企业的销售收入真正变为现金流入。另一方面,企业要尽量减少现金流出,对长期经营状况不佳或是风险较大的业务要及时退出,通过出售转让资产等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在采购环节尽可能通过赊购或融资租赁等方式实现间接融资,暂缓企业的现金流出。及时分析预测存货的供应和耗用状况,确定合理的存货储备,避免因存货的积压而占用大量资金。在此基础上,如果企业还有更多的现金流,就能用于强化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战略转型,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企业同时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强化现金流量预算,尽量使现金流入和流出在时间、金额方面相匹配。中小外贸企业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应全方位加强自身现金流的控制,将保持流动性放在财务管理的首位。

参考文献:

[1]朱幼凤:《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经济论坛》2009年第4期。

[2]徐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之融资瓶颈》,《商业研究》2010年第1期。

[3]李冰:《金融危机下企业出口的护航者――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商贸》2009年第13期。

[4]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qiw300h1n6.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