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和一位女党支部书记的215本日记-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一个村庄和一位女党支部书记的215本日记

一个村庄和一位女党支部书记的215本日记

由年轻媳妇成为西高庄领头人

王焕荣是保定市南市区杨庄乡西高庄村党总支书记,初见的印象是干练,有气质,会关照人。交谈起来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到位,西高庄的发展史似乎就装在她的脑子里。

王焕荣是嫁到西高庄的媳妇,前任老书记发现,别人纳鞋底、搓麻绳、扯闲篇的时候,这个年轻媳妇却在看书或记日记,她的好学让老书记动了栽培之心,于是她当上了组长、大队长,又当了3年的妇委会主任,入了党。1986年,王焕荣接了老书记的班。她由年轻媳妇变身为基层领导,一干就是20多年。

不管多忙碌,她都坚持写工作日记、学习心得。应我们恳求,她在办公室拿出了自己的215本日记,罗列排开,摆满了办公桌和茶几,用的本子大小、薄厚不一,全是就地取材。她笑着说虽然记了这么多,但从未专门买过笔记本,可工作中自己确实得益于主动学习。

带着百姓奔好日子,创新不言败

王焕荣上任初的西高庄,位于城乡结合处,一条污水沟横穿村中,全村386户,不足900人,人均耕地不到0.1亩,人均收入不足几百元,集体经济不仅一片空白,而且欠外债10多万元。村民经常一大早听见有人叫嚷“谁偷俺们家鸡了”,孩子打架,大人出头,互相指责,甚至动手。 “无厂无田无事干,生活处在贫困线”,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1986年5月,32岁的王焕荣上任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班子成员比她大十来岁,对这个年轻的媳妇,大家充满了质疑,甚至说她干不了一年,王焕荣两次请辞未果,最后反倒被激起了一股子犟劲儿,非干下去干好不成。

王焕荣说自己一直坚持学习,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她首先用真诚暖了班子成员的心,大家彼此渐渐如她日记中所写,“思想上相互信任不猜疑;生活上相互关心不冷漠;工作上相互支持不拆台;利益上相互谦让不争比;失误上相互谅解不抱怨。形成了真诚相待,融洽共事的团结氛围”。

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跟着王焕荣一起找西高庄的发展思路。要老百姓信服,就得带着村子富起来,他们决定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把农民手里不到0.1亩的地收回来,借助西高庄城中村的区位优势,放弃靠种地来改善生活的方式,走发展集体企业的致富路。

王焕荣骑着自行车,和班子成员一起跑资金跑技术,身体不适也坚持不懈。终于,在她的带动下,干部和村民筹了20万元,光合资人就背来了一麻袋钱,建起村里第一个集体企业――联盟线材厂,当年就盈利10万元,村民真的上班挣上了工资。可有的人不理解,王焕荣这样写到:“建联盟线材厂时,有人说“西高庄村是合资人的了”,因为是和合资人个人合作建厂。第一笔钱人家没分,村里于是买了发电机,安了照明灯、路灯,结束了停电的日子,西高庄也从此没有停电日了。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

1993年,西高庄又成立了超达实业总公司,20年来,先后投资创办了以超达为品牌的多家集体企业,其中超达体育设施有限公司,生产各类塑胶体育用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施工单位,至今,仍是村里的支柱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西高庄人终于认了这个支部书记,也认了给西高庄带来好处的合资人,王焕荣的日记为证:“当他们来村里合作经营厂子时,有人说“出卖西高庄了”。经过多年的合作,证明了发展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且在厂里上班的人,都有自尊了。退休的老人们还给合资人送了一块感谢牌扁。合资人的儿子结婚时,全村人几乎都去了,村民都很高兴。”

2009年的经济危机,也冲击了西高庄,王焕荣他们所办的企业经济增长缓慢,效益大幅回落。面对困难,她默默地一个人扛着, “大年初一都在办公室里发愁”,但她从不写在脸上,她说这个时候,村民更需要看到领头人的精气神儿和不服输的气势。

王焕荣经常收看央视经济频道的节目,看节目的时候,常常琢磨西高庄的事怎么办,灵光闪现的好想法,都及时记在笔记里。有一次,她看到一部纪录片里提到发展的问题时说,“大发展解决大问题,小发展解决小问题,不发展出现大问题”,王焕荣豁然醒悟:对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西高庄才能摆脱困境。明确了方向后,她马上和班子成员沟通,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真分析了西高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决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亨佰丽小商品批发城”正式动工。王焕荣对不辞辛苦日夜赶工的西高庄人充满感激之情,她写到:“距开业还有13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倍努力去做,他们和我的心情一样,恨不得不吃不睡。为了开业,他们说宁愿掉30斤肉。我感动,我自豪。”

2011年9月26日,“亨佰丽”开始试营业,2000多村民在小商品城有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王焕荣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话:“亨佰丽的建设就是西高庄人的吸金运动,它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将完成这个小村庄连想都不敢想的大市场。”王焕荣为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感自豪。

王焕荣还带领班子成员因地制宜,鼓励扶持村民发展个体经济,受到帮助的村民都心怀感激。西高庄逐步形成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集体带动个体的经济发展格局。

如今,西高庄村民是“学有所教,老有所养,退休村民每月有800元的养老金,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全村固定资产达到3亿多元,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9378元。自报家门时,村民们都底气十足地说“我是西高庄的”,生活在这里,大家感到很满足。

慧心对百姓,润物细无声

王焕荣写到:“我们西高庄人千万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不能得意忘形,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利用,要培养人才,重用人才。”

王焕荣提倡“以文治村”。她不仅于1996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承认学历的农民高中班,还制定了《在校学生奖励办法》,每年选送优秀人才到大专院校进修。最近,她还创立了大学生培训创业基地,陆续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150人。

王焕荣的用人原则是开放式的,她把人才请进来,同时又鼓励本村的人才走出去,让他们更有发展自身价值的空间。西高庄有位青年,高中毕业后,想在村企业上班,为的是一上班就能拿到上千元工资,王焕荣不同意,她鼓励他去读大专,但年轻人不理解她的苦心,偷偷求了其他干部,把自己安排进了厂。王焕荣无意中发现了,她立马儿停止了年轻人的工作,逼着他去上学。后来,年轻人完成了大专学业,并在村外找到月薪几千元的工作。王焕荣问他恨不恨自己,年轻人真诚地说,当初是恨,后来一点不恨了,因为知道是为自己好。

王焕荣意识到“以文治村”还得有制度规范,于是她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她还成立了西高培育中心,让村民自己当老师备课授课,每周六,大家自发聚到容纳600多人的大礼堂,听村民自己讲课。2010年,王焕荣在村里开展拍摄“我爱我家”系列家庭专题片的活动,她和班子成员决定再次投资,购买了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她逼着年轻的村干部学习拍片子、剪辑、写稿,还请专业人士上课,村干部都被她逼成了 “行家”。他们为每户家庭拍摄,记录村民们最阳光幸福、乐为人知的和谐生活,至今已拍了60部绘声绘色、直观可视的家庭短片,定期为村民播放。

2007年,王焕荣和班子成员决定全面启动新民居建设工程。搬迁是个难缠的事情,本来是和村民签了协议的,可如果大家都要好楼层,房子就不够分了。王焕荣带领干部以身作则,每个干部都主动要了顶层的房子。在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村民大多理解并接受了新的分配方式。从2008年村民入住,两年多时间,王焕荣不断为村民调房反复做工作,三言两语无法道尽其中滋味,但最后,她写到:“村民不再说‘十八层地狱’了,还总结了几点好处:干净、安全、高瞻远瞩、不用开空调省电、还能在顶层休息带孩子玩。我也在18楼。”

西高庄终于由农村变成社区,村民变成了市民,可不少人一时难以接受要交物业费、水电费。王焕荣写到:“有村民到活动中心活动,跟我讲物业费的问题,说有人说书记现在变了,不替村民说话,胳膊肘往外光替别人说话。我听后笑了。这次让村民交物业费,是为了社区的井然有序、风气良好、和谐稳定,村民不理解,我想也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年村民什么也没交过,都是村里兜着。”

王焕荣认真细致地为村民做解释工作,她对大家说:“开发商不会再投入了,我们不交物业费,就是看着自己的家园烂着,我们支持物业,就是为自己。水电费村里不是担不起,但自己掏钱,无形中就培养了节约意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终于,大家慢慢理解并接受了。

村民心中释然了,王焕荣才感到欣慰。

生活中的王焕荣低调随和,她说自己是个农民,忘了就丢了根儿。一路走来,她的头顶有诸多光环――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等,她为之倾尽心血的西高庄获得了100多项集体荣誉。她用自己的智慧、实干,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打造出了一个美丽、和谐、腾飞的西高庄。在日记中,她深情写到:“我是幸福的,因为有勤劳朴实的西高庄人陪伴;我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好班子的坚强能干;我是幸福的,因为有党员代表在事业中起着关键;我是幸福的,因为在你们的支持下西高庄村事业永远向前;我是幸福的,因为西高庄居民以后的生活更加和谐美满。”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jsvg0122ix.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