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推广和深入, 史料教学成为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探究和运用史料教学呢?本文提出以下方法:正确收集、甄别和选择史料;有效地创设问题,培养史料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和运用史料;通过史料情境,培养学生史料研习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 探究和运用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推广和深入,史料的探究和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命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纵观这几年各地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它集中体现和贯穿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能力要求,那就是通过新史料和新情境的创设,来考查学生阅读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史料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和迁移的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仅能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而且能促进学生科学学习的良好态度的养成,更好地开发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成为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手段,即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探究和运用史料教学呢?
一、正确收集、甄别和选择史料。
“史料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源泉”,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是史料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史料的种类很多,按其储存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碑史料、声像史料及数字化史料。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史料的积淀越来越多,体系也越来越庞杂。收集、甄别和选择史料,首先要遵循“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这一原则,尊重客观史实,保证史料的真实可信。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除了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外,还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史料考证能力,保证自己所用的史料有依据有出处有佐证,做到如唐人刘知幾所说的“博闻善择”和“言简而意丰”。反对那种把影视“戏说”当史料,也不提倡不加考证地把“杂史”、“野史”引入作为史料,特别是坚决杜绝那些故弄玄虚、张冠李戴、歪曲颠倒的史料作为教学的依据。即使是正史和被广泛接受的史料,也要努力做到“互相参证”。其次要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研究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史料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史料要切实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关联,同时还应该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接受能力及已有历史知识的程度选择史料,但要避免“多多益善”,真正做到难度适宜,符合实际。根据需要,有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手中教材、教辅、其他版本教材史料,引入和吸收历年各地高考题、模拟题,以及生活中所遇见的作为史料,这样更加贴近生活,实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真正“学以致用”。
二、有效创设问题,培养史料思维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地创设问题是史料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又是检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在对史料设问时应根据史料类型和品质,注意问题设置的指向要有准确性,内容要有拓展性,通过高质量的史料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讨论,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活其思维,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其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史料教学“活”起来“火”起来。如在上《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的时候,我选择了美国《1781年联邦条例》、《1787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关史料,设置了一系列问题:(1)《1781年联邦条例》体现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如何理解这些原则?它的制定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对欧亚的历史产生什么影响?它有什么局限性?说明什么问题?(3)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任职有什么特点?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美英政体有何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它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着点角度有所不同,层次深浅交替,形成立体结构。“思维随问题而出现,并与问题形影相随”,历史是思考的学问,思考和体会是学习历史重要途径,通过设置和解决有效的问题,启动学生的史料思维,学生获得的历史知识也就越来越充实。
三、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和运用史料。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史料教学正是基于理念,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重构历史、分析历史、发现历史规律。史料教学首先讲究的是探求本源,加强研读,逐句过关,真实可信的史料都具有其时代特征,都能体现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在指导学生阅读史料时要引导其还原时代背景,弄清史料的内涵、观点和出处,还要关注其按语和尾注。其次对史料的阅读要做到“细嚼慢咽”,逐字逐句过关,真正读透读懂,才能真正用“心”去感受史料中隐含着的真正、鲜活的历史。最后,历史是一个立体的过程,所以对史料还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辩证的考察,从史料中提炼观点,解读史料的内涵,增强历史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读史明智的效用。
四、通过史料情境,使学生掌握史料研习的基本方法。
运用史料创造“情境性”和“协作性”的互动环境,可让学生在良好的互动环境中“经历”“体验”过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英国历史专家汤普森在《理解历史》中指出:真正学历史学习,应该把焦点集中在我们如何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要获得历史的实际情境及其发展,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通过广泛的、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方法来实现。美国的史学家柯林伍德说:“史学家必须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通过史料情境,学生感受、认识真实的历史,并得出自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这是史料教学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起到深刻认识、牢固记忆的作用。当然,在运用史料情境法时,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做到不偏不倚,有的放矢,防止跑题离题,还要给学生时间空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有效的协作,做到多思、多得、多悟,最终感悟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如上《世界多极化趋势》时,我设计以美国对朝战争和对伊战争为史料情境,将学生分成代表中国、日本、前苏联、俄罗斯和法国四小组,让他们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去讨论、去决策、去思考,感悟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体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时代气息。在如何理解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和表现方面,我选取了中国主席、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俄国前总统普京发表的谈话为切入点,并与朝鲜战争时各国的立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这两场战争的异同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最终实现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和感悟。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研习史料、探究历史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史料教学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史料教学,实现史实—史通—史论—史感的升华,是当今世界历史教学的主流,也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学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课堂·教材·教法(第9期),2006.9.
[2]刘松柏.史料研习与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国培”讲座教材,2011.10.
[3]虞云国.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历史观和史料史实.历史教学问题,2011,(2).
[4]瞿林东.正确认识和处置史料的五种方法.河北学刊,2007,(2).
[5]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人民出版社,2003.4.
[6]周孟玲.英国近二十年中学历史教育状况及研究成果.历史教学,1988.10.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g2ug01jel5.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