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育家杜威认为:一盎司的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大部分专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基本活动经验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数学观,也是基于一种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观。下面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激活儿童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悉心寻求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堂上,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奇妙之处,并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两位老师由于对儿童生活经验的不同处理方式,教学效果相差甚远。例题:草地上有9只白兔,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A教学】

师:同学们会列式吗?谁来试试?

生:9-5=4(只)。

师:真好!(板书)谁能说说这里的数字9和5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9表示9只白兔,5表示5只黑兔。

师:同学们,这里的5并不是表示5只黑兔,而是表示5只白兔。(学生有些诧异)

师:我们看,这里面是把谁和谁在比?

生:白兔与黑兔。

师:是的。因为白兔多,所以我们可以把白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老师在黑板上分别贴上示意图,学生跟着老师重复刚才上面的话)这道题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

生:9减5。

师:就是把9只里去掉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生:同样多的部分。

师:也就是从9只白兔里面,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5只白兔,剩下的就是多出的只数了。所以这里的5,表示的是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而不是黑兔。明白了吗?谁来说说看?

【B教学】

师:谁知道多几只?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多4只。5只再加上4只就是9只了。

生2:从9里面去掉5,就剩4了。

师:如果要列成算式,该怎样写呢?

生1:9-5=4。

生2:5+4=9。

师:如果换成6只白兔与12只黑兔呢?

生3:黑兔比白兔多6只。

师:如果是3朵黄花与8朵红花呢?

生4:红花比黄花多5朵。

师:你们自己也能改换一下数字和东西吗?

第二位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事半功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积累动手经验

小学生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的机会,使学生积累有效的动手经验。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时,先出示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花圃,宽9米,宽减少3米,面积就减少36平方米,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通过画图,学生很快就求出了花圃的面积:36÷3=12(米),9-3=6(米),12×6=72(平方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按部就班地根据当前教学内容所提示的解题方法解题,容易陷入思维定势,这是数学教学所要极力避免的。如果能对原题进行适当地变式,使常规解法面临挑战,“逼”得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打破思维定势,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这位老师接着提出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把36改成37,你还会解答吗?

分数乘除法知识学生还没学过,想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这样就逼得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经过短暂地观察思考后,学生发现,减少的这个长方形和现在花圃的长方形长相等,面积的大小只和宽有关。因为现在花圃的宽是6米,减少部分的宽是3米,所以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减少部分面积的2倍,37×2=74平方米。学生从倍数关系上做文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画图的优势又进一步得到了体现。这一教学过程把动手和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引导学生经历矛盾冲突过程,积累探究性经验

积累探究性经验,不是进行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的,在这里需要老师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一个小数乘十、百、千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就巧妙地设置“障碍”,使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内心产生困惑,从而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师:会用计算器吗?(会)计算器归零,准备。(出示:用计算器计算2.736×10、5.04×10、3.9×10)

师:开始!只写结果。(学生计算,第一名汇报结果)

生1:2.736×10=27.36,5.04×10=50.4,3.9×10=39。

师:做得不错,再来一题。(出示:3.141592653589×10)

师:(10秒后)怎么啦?到现在还没算出来?

生2:只能输到3.14159265358,9输不进去了。

师:(故作惊讶),位数太多,计算器也帮不了我们!那么结果究竟是多少呢?(学生当场被问住了,发现原来“万能”的计算器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生3:3.141592653589×10=31.41592653589。

师:计算器都算不出来,你是怎么算的?

生3:我是从上面三个算式看出的,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

这位老师故意出一道9位小数乘10的题目“刁难”学生,以致学生不能依赖计算器,学生只能破釜沉舟,注意力实实在在地集中在了题目上,在眼脑并用苦苦思索中,豁然开朗。这个过程就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经验,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积累发散性思维经验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思维,使头脑更灵活。按照常规的解法解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兴味索然,这时候老师如果能适当地追问,逼得学生在本以为可以大功告成的时候,乘胜追击,就能大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就追问出了别样的精彩。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zc3b201z1u6.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