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互动,反馈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条主要渠道。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如何遵循教学提问的原则、掌握教学提问的方法、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是关系到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巧妙地设计提问,有利于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某一个历史问题上,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如讲到“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时,教师可引用“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的两幅图片,然后提问:“你知道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寻根和祭祖的风俗最早源于我国的什么制度吗?”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调动起来了。
2.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认识水平,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把握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进程,顺利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它沟通了感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教学风气,同时还可促使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3.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历史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历史问题,学生的情绪就能被激活,思考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因此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提问中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如讲《》一课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向那拉氏告密事件变法会失败吗?”这个问题涉及到这一历史的本质属性,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帝国主义的支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认识到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4.提高学生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
历史教师围绕重点提出环环相扣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维质疑、释疑、探究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时,可设计提问:①有人认为,当时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但他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804年,拿破仑扮演了帝制的复辟者角色,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③由些可见,你认为特定历史时期影响一个国家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二、历史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明确一定的原则,不可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开河,否则会弄巧成拙。因此,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但提问又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要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致。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2)启发性: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而问,而应该经过精心研究设计。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就不必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研究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3)时机性:历史课堂提问要讲究时机,不能总是喋喋不休地问,把一堂历史课变成师生的一问一答的问答课。一般讲授新课前的“课前导入提问”,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其次是课堂中的启发性提问,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再次是课堂小结时的巩固性提问,旨在巩固课堂内容,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评价性:在新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堂回答作出适当的点评。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富有鼓励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教师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教师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那些有独创性的见解。历史新课程教材有许多开放性问题,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
三、历史课堂提问“四忌”
(1)一忌随心所欲,搞“满堂问”;
(2)二忌脱离实际,使学生无从回答;
(3)三忌不控制好节奏,不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4)四忌不注意科学性,枯燥无味、旧调重弹。
总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下,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提问的原则,根据教材、教法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x0mx00m2ct.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