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鉴赏版 记叙文阅读之写人-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阅读鉴赏版 记叙文阅读之写人

阅读鉴赏版 记叙文阅读之写人

鉴赏目标

写人的记叙文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在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以突出人物的个性,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在阅读、鉴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着眼:

一、抓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甚至心理活动的描写,直观感受人物形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是人物个性、思想、品格的具体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二、联系人物的身份及时代背景,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我们要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种种表现,反复品读,反复体味,走进人物内心,去感受人物的灵魂和品质。

三、透过具体事件,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叙事。在阅读时要抓住作者围绕人物所写的具体事件,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

四、精心研读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细节是指文章中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准确地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美文品读一

走钢丝的演员

[奥地利]卡夫卡

有一个走钢丝的演员,要在高空尽情表现他的绝活了。他要挑战的是一条相当长的钢丝,可他自己也说不准它有多长,他只能看到终点处模糊的轮廓,所以无法目测远近。

可是他站在起点处却镇定自如。对他来说,干这件事本身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

挑战终于开始了。他心如止水、毫无畏惧,所以能很好地运用他那天才般的技艺。看上去他步履轻盈,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紧张、生硬。所以,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掌声。

本来,如果照这样下去,结局兴许就是:走钢丝的演员最终到达终点,如愿以偿。

可是,偏偏这时有人说了句:“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站在多么高多么危险的地方吗?”这句话似乎一下提醒了人们,他们开始悄悄议论起来。

而此时,走钢丝的演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走钢丝,没有注意到下面人们的变化。

“嗨!上面的先生!”终于有个大嗓门的家伙忍不住问,“你知道自己站在多高的地方吗?”

走钢丝的演员愣了一下。“呃……这个我倒没仔细想过,事实上我从不在意这个……”他有意识地向下瞟了一眼,“现在,据我估计,大约……”

“如果摔下来呢?”

“必死无疑。”

“我不知道,我只是有一种信念。你知道,当信心变为信念时,那种力量……”

“你的信念可靠吗?”

“这个……”

“你的信念能保证你不会摔下来吗?”

“够了,我还得继续……”

“如果你摔下来将会怎样?”

“如果我摔下来将会怎样?”走钢丝的演员竟傻傻地这样反问。

“你的家人、朋友会失去一个儿子、兄弟或者朋友,而我们也会失去一个走钢丝的好演员。”

“那我应该怎么办?”这时走钢丝的演员的思想已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你应该选择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表演形式,比如从一把椅子走到另一把椅子……”

“他掉下来了!”有人大喊,打断了大嗓门的话。

走钢丝的演员本想往回走,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可是他已经不再像开始那样心如止水、步履轻盈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再加上歇了那么久,所以他紧张、手脚僵硬,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下来。

他倒在地上,意识逐渐变得模糊。终于,在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得到了解脱。

(选自《读者》2010年第3期)

鉴赏品读

生活中有很多“好心人”会经常友好地提醒我们,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回应?尊重自己的选择,还是听取别人的建议?文章中走钢丝的演员选择了后者。本文刻画人物的优点适于结合“鉴赏目标”中的第一、四点来分析。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走钢丝演员的心理、动作,尤其是一问一答的语言描写,细致地刻画了走钢丝的演员由自信变得迷惘、最终倒在地上得以解脱的心路历程,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走钢丝的演员内心的变化。

美文品读二

我的母亲

赵志明

世间有许多事物,当你享受着它的时候,往往体会不到其中的幸福;而只有失去了它以后,才感到它原来是那么珍贵。我的母亲去世已经11年了,每当我想起她老人家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难言的愧疚。

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一辈子没有出去工作,毕生任务就是在家里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国家遇到了自然灾害,粮食限量供应,副食品极度匮缺。吃饭时,父亲吃的是白面裹着玉米面的“金银饼”,我们弟兄三个是掺了麸子的窝头,而母亲则是麸子面拌野菜的团子。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买来一斤小鱼,配上萝卜熬了一锅。她先给父亲盛了一碗,又给我们每人分了三条鱼,而自己只吃所有的鱼头。我是老大,当时也只有十来岁,两个弟弟更小,都还不懂事。母亲说她最爱吃这口儿,我们居然信以为真。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不要跟别的孩子比吃比穿,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我们陆续读了大学,一个个也都成了家,按说母亲该享福了。可她老人家却因为积劳成疾,刚刚68岁就离开了我们。

母亲住院治疗期间,我们三个轮流守护。一天夜里,母亲喘得睡不着觉,打了一针后才稍有好转。她说:“这些日子把你们累得够呛,尤其是你,每次打这儿走了还得赶到报社去出报。你可千万要注意休息,工作上别出差错。”接着,她又嘱咐我说:“等我有那一天,不必留骨灰。不是有植树葬吗,一片小树林又安静又好。你们工作都忙,大老远的不必去看我,好好过日子吧。”

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一辈子为我们着想,连身后的事都安排得如此周到。扪心自问,我们又为母亲做了什么呢?平时总是借口工作忙,只有遇到困难时才想起来去找母亲。逢年过节回家一趟,坐在一起吃饭没有俩钟头,可母亲却要提前准备大半天。

27年前的一个深夜,我的女儿出生后发生意外,由产院转到儿童医院抢救。母亲闻讯后,非要赶去看望不可。那时出租车还没有普及,父亲说等早上有了公交车再去,母亲说什么也不答应。我想用自行车驮着她,可她因为从未坐过,我一骑起来她就害怕。结果,我们娘儿俩推着车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到医院时天已经快亮了。

那年,我写电视剧本得了四千元稿费。我给母亲两千元,可她说什么也不要,争执半天只留下五百元。而没过多久,我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母亲以奖励为名,又把那五百元给了孙女。

如今,我的经济条件好了,住进了新房,又买了汽车。隔三差五,全家人就会到饭店吃一顿,鸡鸭鱼肉都吃腻了。一个人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母亲。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身临其境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体味到那种情感。

(选自《今晚报》2008年5月13日)

鉴赏品读

文章开篇点题,抓住世间经常存在的、令人感到遗憾的现象,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对已故母亲的追忆与愧疚之情。本文的语言朴实却感人至深,如“金银饼”“窝头”“野菜团子”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善良;“植树葬,不必留骨灰”,简单的叮嘱折射出一个平凡母亲伟大的灵魂。文章以古人的话作结,再次抒发对母亲的愧疚,首尾呼应。本文适于结合“鉴赏目标”中的第三点来品读。作者透过事件,刻画了自己母亲的伟大形象,于平淡的叙事中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美文品读三

一颗高贵的心

李愚

2009年12月18日早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三岔路村的拾荒老人郭冬容,带着冬日清晨的露珠,走过平熟的拾荒路。对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太而言,这只是寻常一天的开始,然而,一场意外的邂逅却让这一天在她的生命中变得不寻常。

当她像往常一样,拎着篮子向离家不远的尖林山走去时,忽然在路边的水沟旁发现了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她原本以为是别人丢在路边的废品,可打开之后,却发现里面是一大包钱。

郭老太用篮子拎着这个装满了钱的袋子,蹒跚着走了一个多钟头,终于见到了铁山区公安分局的值班民警。民警和老人一起清点了这袋钱,总共有7000元。郭老太带着值班民警去现场做了勘察,然后又一起返回局里,按照规定做了笔录。

办完所有手续后,已经是上午9点多钟了。这时,郭老太很不好意思地对值班民警说:“同志,我还没吃早饭呢,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钱,我买两个馒头吃?”

所有在场的民警都震惊了,他们眼含热泪,纷纷掏出口袋里的钱往老人手里塞。可老人却坚持只借一元钱,她说:“两个馒头只要一元钱,你们快去找失主,把钱还给人家!”

面对金钱,巧取豪夺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杀人越货者有之。七旬老太郭冬容在拾荒途中意外捡得一笔巨款,虽然她当时又冷又饿,但她却毫不犹豫地将钱交给警方,宁愿借一元钱吃早饭,也决不贪遗财一分。她蹒跚着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只为寻找一位“警察叔叔”;勘察、笔录,两个小时的折腾,只为“尽快把钱还给人家”。

7000元,相信任何人都会有瞬间的心动,更别说是一位拾荒者了。没错,郭冬容老人就是一位拾荒者,她缺钱,一块钱两个馒头,这样一顿再简单不过的早餐,她甚至都没钱买。7000元,在她眼里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这笔钱足够她吃20年的早餐。然而,她却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不义之财,如果据为己有,她会于心不安的,因为她知道那位粗心的失主可能正心急如焚地四下寻找呢,这笔钱可能是一位农民工兄弟在外辛苦一年的全部所得,也可能是一位农民父亲砸锅卖铁为儿子或女儿准备的学费,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位卧病在床的患者苦苦等待的救命钱……

7000元,年逾七旬,拾荒老太,一元钱,两个馒头,这是2009年岁尾最感动我的一个故事,它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见证了灵魂的高贵,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选自《讲述》2010年第2期)

鉴赏品读

平凡的人,高贵的心。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拾荒老人拾金不昧的故事。老人冒着严寒,蹒跚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把7000元钱交给警察的行为,令人感动。本文刻画人物只选取了一件事来表现,适于结合“鉴赏目标”中的第一、三、四点来分析。“我还没吃早饭呢,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钱,我买两个馒头吃?”这朴实而略带希求的话语震惊了每一个人。这就是语言的表现力,只一句话便能让所有人对这一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在极度缺钱的情况下,老人能保持这种高洁的品质,令人敬佩。同时,作者将拾荒老人与那些“巧取豪夺者”“坑蒙拐骗者”“杀人越货者”相对比,表现了拾荒老人品格的高尚:为了心安理得,为了不让他人着急,拾荒老人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坦荡。寒冷的冬天见证了高贵的灵魂。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pzo600icik.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