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物理教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课我很容易听懂,可一做题目却发现很多都不会.”或者有的说“自己练习了不少物理题,可一旦碰到新题依旧不知所措.”每次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都会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吗?”,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但是却暗暗提示了作为物理老师的我.学生听懂知识和掌握知识、利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实践证明,机械式的盲目进行试题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反而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适得其反.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教学实践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浅显的探讨如何快速提高高中学生解物理试题的能力.如有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但愿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教师通过“析题”完成物理基础知识的全面传授
众所周知,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基础.而事实研究表明,不仅是物理学科,包括其他许多学科,特别是理科性质的学科,其领域内的问题解决通常都会涉及到大量的相关知识.而一旦离开了那些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这一问题也就难以解决.这里的知识通常指“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样做”这几方面的.也就是说学生要对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有个大致的了解,能够从根本上对这件事物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个相互联系,并且具有前后关联的过程.思想比较传统的教师在讲授物理新知识的时候,通常都把重点放在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而忽视该“怎样做”,只注重问题的的目标答案,忽视了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是思维的理解和接受,缺乏亲身试验、探求、巩固的过程,进而出现了能听懂,却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为此教师讲授物理知识时,除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怎样做”.让学生的静态学习和动态发展相互统一,注重将解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例如,讲简谐运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演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x轴上投影点的运动轨迹,并描绘出该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形式,并根据数学知识,初步猜测其对应的函数形式.其次再运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弹簧振子虚拟演示,描绘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与之前的投影点的运动轨迹图像对比,猜测此图像的函数形式.最后在通过真实的实验演示弹簧振子的运动.进而验证计算机演示出的弹簧振子“x-t”图像是否与真实的物理过程相符合.这样一来,知识体系变得明了、清晰,学生很快从中发现所需要学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也大为提升.并且由于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imkm02iyq6.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