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树立正确科学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薛灿春,男,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一、高中政治课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
1.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政治课堂教学在方法上多采用说教式、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较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后果是扼杀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政治的方法不正确,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动机缺乏,导致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打折扣。有的学生未掌握政治课科学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采取集中复习的方法。许多学生往往是考前大念政治课知识,考后全忘记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势必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3.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不少学生习惯一味埋头苦读,却忽略了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找出知识盲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重要环节。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习政治更是如此。教师能激发学生喜爱政治的方法则是教政治最好的方法。只有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目的。
2.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板着“棺材脸”授课法,切切实实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坚持精讲多练,多启善导。巴尔扎克说得好,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只有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思考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关键。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好中差搭配好,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因为学生学习的优劣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内在力量的发挥,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是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因为意识上的高度自觉才能称为习惯。
4.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的方法。(1)要求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的“如何阅读这本教材”进行学习;(2)教学生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提高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全面把握政治概念,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3)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和知识重点。注意最、决定、第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等等“关键词”。 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4)教学生注意区分易混词、近义词、对应词、反义词正确全面地理解知识点;(5)要求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6)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在各种标题下做重点符号。复习时,把各种标题有机的“串”起来;(7)提醒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学习复习;(8)教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9)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10)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11)要求学生在 “咬文嚼字”地把课本读准、联系“实际”地把课本读活、读“厚”的前提上,把教材“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便于理解、记忆的效果;(12)教学生会使用配套工具书等等。
5.努力创设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氛围环境。(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使整个课堂成为自主、热闹有序的学堂。(2)尽量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习惯。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努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金利主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疑难问题解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ic2z00wa3q.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