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学生的正面引导-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浅谈个性化学生的正面引导

浅谈个性化学生的正面引导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的枢纽,《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科学课程标准(3- 6年级)》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新的学习评价倡导的是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要利于发展和挖掘个性化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 正面引导

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让我们在教育阵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说明在新的课改条件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耐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个性化学生走入正规和课堂,又带着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索,创造性地实践。

笔者从教三十多年,接触和教育过不少行为上存在偏差的个性化学生,但今年班上有一位叫王世虎的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截然不同。在家里参加宴会时,一见到自己喜欢的菜肴就只管自己吃个够,吃饱后往盘子里吐口唾沫,便拍屁股走人;对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自己独自喝够了,也往瓶子里吐口唾液。此外,在学校里不遵守校纪校规,往来自由,从不给老师请假,没有时间观念;上课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上下课随便;经常和学生打架,想拿谁的东西就拿谁的东西;从不做作业,也不尊敬老师,还给老师起外号;甚至,有次他和同学打架,校长批评了他,他不仅不接受,还和校长对着干,在校长面前称“老子”,扬言要砸校长的门。幸好及时通知了其家长,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制止,他才软了下来,这才使事情得到平息。

刚开始,我也对王世虎无计可施,生怕他让我下不了台,上课时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屑一顾,但也不敢做任何批评教育。直到后来无意间听到他在学生中说“我们学校的老师我都不怕,唯独只怕朱老师(我)”后,我才开始琢磨怎样转变他。正好有一天他玩跳绳把跳绳扔到香樟树上去了,他想爬上去取跳绳,我怕树倒下把他摔着了,就朝他走过去。当时有几位老师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我。我上前问明原因后没批评他,而是找来棍子帮他把跳绳挑下来,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这棵树刚植下根还不牢,如果爬上去是很危险的。”他听了我的话直点头。以后便再也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这天,我给学生上《品德与社会》课时,讲到给同学起外号是不道德的,便问:“我们班有这样的情况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有。”然后念出了王世虎给其他同学和各科老师起的诸如“棒棒糖”、“小凳子”、“XX疙瘩”、“XX太保”等外号。我笑容可掬地问:“是真的吗,有这事?”他直言不讳地说:“是真的。”我接着问:“那你给我起的有外号吗?”他很坦率地说:“你叫蜘蛛侠。”我一听乐了,便说:“你真聪明,给我起了这么好个外号,不过这个外号我不喜欢,你能不能给我起一个更好的外号??”他听着听着红着脸低下了头,轻声说:“朱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也没在乎。可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说他叫老师外号。

有一次我查作业时,他和另外一名学生没有交作业,我先让另一位学生补作业,然后走过去亲切地对他说:“你看那位学生多孤单啊,要不你也做一下吧!”他听了后虽然很不情愿,到底还是做了。做完作业后,我对他说:“你能做这么好的作业,真不简单!”他也笑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落过作业,反而表现得积极起来,学习也有了进步。

我所带的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每次课堂提问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我每次都对王世虎的发言作出肯定,哪怕是回答错了也不批评,用“你行”、“你真棒”、“很积极”??的语气激励他。慢慢地,他和我亲近起来,我也开始喜欢他,让他帮我做一些事情,每次都乐意去做,而且做得很认真。期末考试时,他不仅取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更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部。

从上面几个案例看,对这样的个性化学生的教学引导,一定不能急躁,而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急不得。先要对他多接触,多观察,多了解,找准切入点,对症施法,让他对你的第一印象不同凡响,对你不敢轻视;

二、找时机。引导的时机要得当,契机引导,让他感到对胃口,对你没有抵触和反感;

三、多鼓励。以评估的方式,对他的行为以表扬和激励的角度给以好的评价和肯定,让他在心理上得到抚慰;

四、多交流。经常交给他一些他力所能及的的事让他做,让他感到老师很器重他,使之对老师产生好感;

五、多关心。给他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只要老师以平常人的心态,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和体贴他们,是会收到好的效果的。不憎恨、不摒弃、不歧视、不松懈的去教育和引导,融情于教,用爱的火花去点亮他们美好心灵的灯塔,这样也不枉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的护花使者。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工作中的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 北京教育出版社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hdp802mumq.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