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设多维度的有效课堂空间-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化学教学中创设多维度的有效课堂空间

化学教学中创设多维度的有效课堂空间

一、把握课堂教学的高度

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定准教学高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否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很乏味;另一种是内容过于繁难,学生学起来很吃力,难以领悟,以致失去学习信心。为防止以上两种情况发生,教师务必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智水平,面向大多数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组织编排,定准教学高度,精心设计教学梯度和教学层次,优化教学方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必须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笔者曾经连续听到两节实验探究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两位老师都在探究实验完成后,探讨问题时,受有关中考试题的启发最后又创造性地增加了一问“在本实验中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学生在现有知识的情况下,能回答不能的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他知道蜡烛燃烧会生成气体会影响测定结果。真正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碱的性质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用蜡烛代替红磷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相关问题。

教师在课前只有定准合适的教学高度,并且在课堂上灵活地把握好教学层次,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逐步变换、加深和提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

二、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

1.与其他学科结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学时应尽量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比如,物理学中的好多物理量在化学学习中也会用到,如,质量、密度、体积、压强及物质的结构等,有些实验现象还要借助物理知识才能解释,如,烧不坏的手帕、上下舞动的鸡蛋等。

2.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有大量的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相联系的内容,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有效地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解决:热水瓶中的水垢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如何鉴别厨房中的纯碱、食盐和蔗糖?如何鉴别棉、毛和化纤制品?如何鉴别金银饰品的真伪?如何防止金属生锈及如何除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拓展教学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学习活动的形式都是十分轻松的,而且学习的背景也有相当的宽度,所涉及的领域很广阔,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了不同领域文化的交叉、渗透与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三、强化课堂教学的自由度

初中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实施,现实的课堂教学仍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贯彻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宽松、民主、自主、和谐的教学文化,扩大学生学习与创造的自由度, 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营造彰扬学生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文化

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习的体验与探究,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发展与个性成长,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缺乏更多的学习自。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建立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关系,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营造彰扬学生自发性、自觉性、自律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文化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被“逼”着去学习的,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学,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都不够。因此,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内在的冲动,启动学生内心的动力,让他们自发、主动地学习,同时又能够自觉自省、自我调控地学习。当然,自由不是放纵,自由离不开学生的自觉与自律,离不开适时地引导与管理。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要实现学生学习的自发、自动与自觉、自律的有机统一。

3.营造彰扬学生差异性、创造性、发展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文化

当前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关注不够,还不能够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与创造性,也普遍存在着违背学生生命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在新的课堂教学文化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全面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着力于培养学习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与有效发展。为此,一方面,课程教学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需要有充足的实验、思考、探究、总结、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这种“自由” 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展示真实自我、张扬生命自由的课堂主角;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呼吸的生命课堂。

教师不能把课堂当作铁打的军营,过度强调铁的纪律,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互相争辩,个个正襟危坐,人人战战兢兢,给学生身心套上无形的枷锁,完全忽视化学学科生成的特定的规律,也忽视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规律。我们要允许学生课堂的“插嘴”,给学生自由度,不仅顺应于教学规律,也营造了一种科学学习的“研习”氛围。

四、深化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1.适当调整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教师在备课时,经常发现教材内容与学生当时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师不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合理分配实验小组,使之与学生的任务分层相吻合

在分组实验中,教师把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小组延缓达标,而让提前达标的小组进行“标”外拓展,这样分层安排学习任务,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合理分组与分层安排学习任务的结合,提高了分组实验中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注重设计问题的梯度,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吻合

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坡度的题目,多层次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直至顿然醒悟。化学知识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若能把所要提出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之有层次、有系统,并且一步步深入,那么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度

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及其变化规律,获得有关的化学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并在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科学认识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科学手段。新课程加强了实验探究。探究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所以,对于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八个基础实验,教师要精心准备,必须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激发兴趣。

还有,在介绍化合价时,需要记忆这么多元素的化合价,学生感觉难度大,而且容易混淆,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特意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价氢铵钾钠银,氟氯溴碘负一价,锌钙镁钡正二价,铜有正一和正二,铁有正二和正三。”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口,基本包含了大部分的元素化合价,随时可以挂在嘴边,降低了记忆难度。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是课堂,而要完成“减负增效”的新课改目标,作为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把握好各种维度,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出不断探索。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y84yo03dnyc.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