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探讨-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探讨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价值探讨

摘 要: 信息技术下多媒体教学具有多种优势,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以更好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作用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是一部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就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以完成教学的过程。

西方哲学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知识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历史教育一直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学乃至大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按照这种观点,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只能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办法来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手段,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和“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起热烈而持久的情绪、注意力和求知欲,并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如在讲述《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日甲午战争》一节时,可选用电影《甲午风云》中“慈禧太后忙于筹备‘万寿庆典’、李鸿章为保存实力‘避战求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舰共存亡”等相关画面,通过再现历史,使学生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于历史学科的时间和空间比较久远,学生学习感觉比较枯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从而可以把历史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知识;并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变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教学突破重难点。如在讲授《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遵义会议”是该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及理解其历史意义,即“遵义会议是我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通过观看电视剧《长征》片段,看到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的处境:被动挨打、士气低落,而遵义会议后红军采用主动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变被动为主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红军的胜败取决于中央的正确指挥,而在这次会议上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则是红军摆脱困境的关键。可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样,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利用多媒体的超级链接和随意转换技术,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可以减少板书的时间,在进行练习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加大课堂容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控制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既可单独讲解某知识点,又可串起来前后连贯起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连贯、系统,克服了以往教学时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弊端,增强了教学的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施德育教育,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1]。历史课堂教育有三个目标任务,即历史基础知识识记、思维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和导向,居首要地位。过去也强调课堂上要进行德育教育,注意发挥历史课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死板、教学手段落后,加上采用的方法不当,如说教法等,致使课堂实施德育教育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特殊的功效。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时,在讲到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了1700多年,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九章算术》中关于分数,正、负数的概念比欧洲早1000多年时,我们就可以选择性地播放纪录片《中华五千年》,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灿烂辉煌,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挖掘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如教育家吕型伟在《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中所重点提到的:“……我之所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情况多讲一些,是因为我深感我国的历史进程缺了文艺复兴这一段。对封建冲击了一下,但很快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内战,解放后不久出现的极‘左’路线、‘’,致使形式主义、个人迷信大行其道……中国就缺乏文艺复兴这一课,文艺复兴最大的作用是恢复了人作为人的尊严,人民有民主的权利……”[2]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历史知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复合体。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要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但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有限,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课件具有可复制性,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课件,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形成自己风格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校在进行教学实验时的成本,并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

不过,多媒体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劣势,比如缺少情感交流、教学内容保留时间较短和教学流程不灵活等。为此,历史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合理地运用之,要更新观念,要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水平及信息素养。在就多媒体制作进行选材时要把握教育性、科学性、整合性[3]原则;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遵循交互性原则[4]、界面直观友好原则、创新能力培养原则[5]等。此外,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还应该促使自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辅原则[6]的结合与统一;在操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给学生留足思维时间、要留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只有这样,历史课件才能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有效传输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剖析历史,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成为真正意义上历史教师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话.教育发展研究,2003,(7).

[3]许露.浅谈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浏阳教育网,2004.

[4]郑志群.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2,(6).

[5]谭志凯,濮强国.网络课件及其在教改实践中的应用.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6]王恩春,李云志.网络化历史教学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9,(6).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xwave04400j.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