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具有丰富的可供教师用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同时教师也应注重收集教材之外丰富的案例,以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902

地理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不仅仅是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更是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由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观念等组成。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体验、感悟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采用了湘教版地理教材,解决了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等问题,采用模块教学。每一个模块都由正文、图像、阅读、活动四部分组成。湘教版教材丰富的阅读材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注重收集教材之外丰富的案例,以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地理教学与人生哲学的结合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第一部分,主要讲解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人类宇宙观的形成以及宇宙的范围,教材中提到:“与茫茫的宇宙空间相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从中可以折射出:对于宇宙,我们都是沧海一粟,人类非常的渺小,别过度地高估自己,别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教材必修一的第63页活动第3题:“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通过哥伦布两次去欧洲的比较,除了帮助教师引起学生学习洋流的兴趣外,还表达了这样的道理:做事情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地认为最短的路一定就是最快的路,不要刻意地去寻求一些捷径来替代自己必须付出的努力。在那条最短的路上,很可能会堵车、会有陷阱、会有诱惑等等,延缓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反而那条相对显得远的路,却因为它的远,很多司机不愿意绕路,结果这条路却更通畅,更节省时间。学会适时地转弯,适当地后退,会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终点。

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主要讲解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以及区位选择。区位论也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问。各种各样的选择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利用区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没有最理想的选择,只有适宜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整个高一关于区位方面的内容都在说明这点。无论是几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传统、新兴工业区,还是聚落、交通、商业,都是如此。

二、地理教学与文学素养的结合

地理课程的涉及面非常广,将语文的诗词歌赋、成语故事等与地理教学结合,在增加地理教学趣味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体会地理课程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晨昏线”概念时,可引用网络上的一首诗:

晨昏线

在宇宙中,守望地球。一条界线,将地球分割为黑暗与光明,晨昏线。晨线上的一切,时刻都在迈向光明;昏线上的万物,永远都在坠往黑暗。假如让你选择,如果可能的话,你愿意永远与晨线同步,还是终生与昏线相伴?我――选择站在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处。放眼四望,以俯视大地的眼光,将地球上的一切――黑暗与光明,尽收眼底。并且,将它看个透彻。

这样既不用枯燥地讲解晨线是什么、昏线是什么,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教材必修一弱化了“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教师可引用唐代诗人胡玢的《庐山桑落洲》,通过与诗句结合的形式解释地转偏向力对河道及河口的影响: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在讲解“地质构造以及构造地貌”中的“背斜与向斜”这个知识点时,可引用成语“虚怀若谷”:我们应该拥有谷(向斜)的虚心和谦逊,乐于接受别人的教诲和意见,不断地成长,最后成为高高的山岭,而不要去学习那一开始就非常高傲的山(背斜),不肯低头、不肯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从地貌看是山,抑或谷,都应该从岩层本身的弯曲或者新老关系来判断是向斜还是背斜。

三、地理教学与艺术、美学素养的结合

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赫特纳曾指出:“在理论的地理学以外,还有一种美学的地理学。”地理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可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与自身内在美的气质。

教材必修一第10页“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这部分内容,采用活动的形式,通过表格的比较以及一系列的问题,分析了地球存在生命的主客观原因,可以看出:每一步都要恰到好处,没有任何的偏差,造就了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这使得学生明白我们的存在并不容易,并w现出了自然界的灵巧之美、神奇之美。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教材必修一第44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部分内容,采用表格的形式,充分展示大气如何削弱太阳辐射,让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是如此美妙和神奇,一切安排都恰如其分: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少有削弱,可见光大部分可以到达地表,从而让地球得到应有的能量;臭氧吸收紫外线,但并不是完全吸收,而是让部分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起到杀菌的作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极容易被散射,造就了蔚蓝色的天空、绚丽的朝霞与晚霞等等。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于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和合理性。

教材本身内容丰富多彩,蕴含了无数美的材料。学习“地球表面形态”,能体会到东非大裂谷的壮观之美、大西洋的广阔之美,也能体会到华山的险峻之美、庐山的奇秀之美、黄山的雄壮之美、泰山的精巧之美;学习“大气环境”的内容,既能联想起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轻松,也可想象出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的紧张。此外还有海边的惊涛拍岸、沙漠的海市蜃楼,无一不在昭示美的情景;人类不断改造世界、创造环境,体现了智慧之美、思想之美、力量之美。

地理学科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会遗忘曾经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并对一些棘手的人地关系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2]汤国龙.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xctex0484lo.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