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提高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地理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设计课堂提问、注重问题质量以及提问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究,确定了提高课堂提问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33-0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新课改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能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更多的是关注怎样通过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换句话说是怎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维走。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能力的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研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比如:学习《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概述部分时,可以提出问题: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吗?为什么?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存在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学生,面对身边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应该如何脚踏实地的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这样能使学生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的比较、综合、鉴别、归纳能力得到锻炼。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要紧扣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传统工业区》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想使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就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什么?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学生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真正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中如果只为追求师生互动的效果,加大了课堂提问的数量,课堂上虽然很热闹,但却没有实际效果。

不能认为没有提问或者提问较少就是在“灌”,就是注入式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以及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特征,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地评价,改变提问的单一性、形式的不合理性。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2.课堂提问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抽象且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或是学生很容易掌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在讲课时,应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讲《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问过程要善于倾听和反馈

1.教师要善于倾听

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回答就是学习之窗,教师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大脑,当走进这些学习之窗时,我们便会豁然开朗,就会明白学生知道了什么,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及怎样看待这些想法,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我们就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敏感,在注意倾听时,才能捕捉到学生在多元互动中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否则,这些“资源”只会“昙花一现”,因为它们大部分以隐性的、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课堂的对话交流中。如当教师提问一个学生,让他回答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有哪三个盆地时,学生回答:“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老师未置可否,又提问了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回答:“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教师便问全班同学:“谁回答的对呀?”大部分学生说:“第二个。”教师便结束了提问。教师没有及时捕捉到第一个学生的错误回答包含的一个重要信息:学生为什么把柴达木盆地这个著名的高原盆地错误的归类到我国的第二阶梯?其实教师如果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并进一步澄清拓展,相信学生的收获要远远超过生硬背下的那三个盆地名称。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一定要紧接着做出即时的相应反馈。

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在反馈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个体”的,但紧随其后的反馈要指向“全班”,使个别学生的正确答案为全班所借鉴,使个别学生的错误为全班引以为戒,起到举一反三的范例作用。对学生错误性的回答要作出鼓励性的答复,如“你还可以描述得完整些”“你的回答已接近了正确答案”等等。反馈要讲究“留白”艺术,不要讲的过多过滥,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孙家镇.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之强.谈课堂提问[J].地理教育学,2007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x6kxa0241mr.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