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积分制度,把积分评价细化在课堂表现、作业评价、纪律卫生表现等各方面,并将积分评价结果定期总结,及时奖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都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分制;内驱力
动机和内驱力理论认为,反应由基本需要或内驱力倾向得到满足而增强。如果学生因学习认真或习惯良好而得到及时的强化,如褒奖、奖励,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甚至优秀的班风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来实现,具体做法就是建立班级管理积分制。
一、建立积分制度,明确积分细则
(一)课堂积分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
在课堂上,结合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在自主先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各环节给予加分,用黑板上的积分板体现。课后由专人统计,各科所得积分汇总,计入小组总分中。
课堂小组积分板主要分为“组别、预习、参与、正确、其他”五部分。“预习”主要用于课堂初检查学生自主先学的表现,“参与”和“正确”用于课堂上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度和正确率,“其他”则用来鼓励课上学习习惯优秀的小组,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课上及时评价和加分,给予学生直接的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更久,积极动脑,勇于表现。而课后对积分进行的累积,也使各组在平时也暗暗较劲,争先意识强烈,积分确实成为了学生积极表现的内在动力。
(二)作业积分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常我们对于作业的批改就是“优、良、合格”等,家庭作业甚至有时只批个“阅”。这种过于单一和形式化的评价,让人不禁怀疑,这种评价是否真的有意义?为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增加反馈的意义,我们采用了“积分”加“评语”的方式。书写端正加一颗星,正确率高再加一颗星,如果有家长的批阅和签字再加一颗星。同时可在适当的时候写上评语,如:“有进步,但是再写得工整一点就更好了!”。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肯定学生的同时,明确指出自己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当然,仅有这样的规定,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习以为常。要让制度更具有吸引力,就要建立长效机制。于是,我们把得星换算成分数,累计在个人积分里。每颗星一分,累积到一定的个人积分就可以换取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就像进入了学习的游乐场,上了挣分的“瘾”。认真的完成作业,自发地审视自己的作业就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的“游戏”。
另外,我们把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进行捆绑,最终优秀小组的评选要加入个人课堂作业积星所获得的分数。这样为了使自己小组的积分名列前茅,不少同学自发成立的互助小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学困生的作业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纪律、卫生积分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日常管理,我们也采用积分来进行量化。自习课的纪律、卫生扫除和保持情况是主要考察的内容。纪律方面的评分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和老师共同完成,加分和减分相结合。卫生方面由卫生巡视员和卫生委员完成,卫生巡视员负责对每组的卫生进行检查,地面发现一片废纸就计为减1分,以此类推,每天巡视两次。卫生委员则负责中午的扫除。为班级的扫除做贡献的同学,可加5分个人积分。另外每天有2个名额,奖励在卫生扫除中表现优秀的同学,每人多加5分;相应的为不认真完成自己的扫除任务的同学可减5分。
这样班级的纪律和卫生形成了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奖惩的局面,每位同学都各司其职,班级工作井井有条,而且大家为争取少扣分多加分争着干活,努力表现。
二、落实积分制度,量化评价过程
学生每天的表现被及时的被积分激励,能有效的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有自信。那么如何让这种激励性评价保存下来呢?这就要用好几种表格。
首先是小组积分表,小组积分由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和纪律卫生表现共同组成。小组的积分表可以画在黑板的一角也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录。定期要公示,让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在班级的排名,有对比才有竞争。
另外是个人积分表,个人积分表可以由小组长统一记录。个人积分包括作业积分和纪律卫生积分。每一个周期有10分的基础分,这是为了避免因首次被扣分而出现负分的情形。这种“加”和“减”能使学生得意或心疼,触及学生的内心。
最后,根据需要增设特殊表格。如,我们想强化课堂作业的书写和正确率,就独立出了一个“课堂作业积星表”,单独贴在墙上,每次作业得到优秀等级的同学,自己去墙上加一颗星。利用这样的一个表格的导向作用,同学们为争先恐后为自己“在墙上的加星”,课堂作业比平时认真了好多倍。
三、定期总结,及时奖励
定期总结和奖励是积分制的重要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刺激学生保持良好行为的积极性,最终使良好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必须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时具备。积分成果应该及时得到兑换,让学生体验到有付出就有回报,积分高的同学要“有糖吃”。
可以每两周或每月对积分进行一总结,选出 “优秀小组”和个人积分前五名进行奖励,给予证书、奖品或特权卡(如免做作业卡、免罚金牌等)。另外可再设进步最大奖、纪律、作业专项奖等,鼓励那些无法获得高分的学困生,让他们有“奔头”。操作上要本着奖励兼顾两头,带中间,让大部分同学都有参与感,都能获得激励。每次奖励过后,积分要清零,开始新的周期,让每位同学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充满希望地重新出发。
总的来说,班级管理积分制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积分制度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纠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而且有效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赖敏敏.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蒋华英.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6(07)
(作者单位:徐州市后姚小学)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wjxz503lbi1.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