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之一。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通过精炼的语言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是抽象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要自然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少“灌”,因为,如果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不仅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力求从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入手,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概念的学习。如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概念的形成要准确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而成的。如何准确形成概念呢?
首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然而由于教材在引入概念时提供给学生理解概念的具体事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使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使概念的本质特征受到非本质特征的干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洞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的感性材料。
其次,要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能讲成: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再比如: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不能讲成:在水溶液里不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三.概念的辩析要深刻
概念中的语言是精辟的,是对事物本质特性的高度概括,是抽象的。定义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字斟句酌地仔细推敲,同时指出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和掌握时可将其分成多个层次,一层一层地认识,理解每一层次表达的意义,然后再分析、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把包含在概念中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象剥笋一样。
教学中我尽可能在辩析概念时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如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教学,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则通过具体的应用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方式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概念。辩析概念是理解、巩固、深化概念的重要手段,故辩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在辩析概念这一环上我下的功夫最多,体会也最深。
四.加强训练,深化概念,使概念的运用灵活
深化概念目的是使概念能灵活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概念。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化学中有很多的思想需要加强认识。如:孤立、局部的认识到对统一、整体的认识;对经验、定性的认识到科学、定量的认识;对现实动态的认识到抽象、静态的认识等。
概念的运用是把已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个别特殊的场合,运用的过程就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通过实践检验,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对概念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整个中学阶段化学概念很多,教学方法也很多,但不管那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使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树立起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
(作者单位:河北河间第一中学)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v461900kakr.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