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更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等对话,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情感的交融,更有新观点的生成;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对高中地理教材的认知

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新教材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量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凸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我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例如,讲到城市环境问题时,立足于课本之外:首先,让学生分析﹑调查学校内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在校师生提出建议和要求;其次,让学生走向各自生活的小区,通过搜集数据﹑资料﹑拍摄照片等指出该区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再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今天的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搜集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共享,共同讨论,共同思考。这样,不仅延伸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也通过探究课外各种社会和自然现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紧贴时代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人才的创造素质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更突出地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地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能力较强的同学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图像的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高中地理第四章的教学中,我以“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为中心,对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进行清晰的讲解;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并利用多媒体打出简图,进行讲解复习:简单地说,岩浆岩石新岩浆,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简略过程。然后指出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进而复习不同来源的能量产生不同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有多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图中的凹陷、隆起)表现为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构造类型(复习褶皱与断层,并在图中标出断层的运动方向、褶皱的挤压力)。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复习火山)。火山可以引起地震(复习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内力作用使地球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却削平高山、填平盆地,它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复习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自地球形成以来,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以运用图像为主的复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点带面,加强整体知识的巩固。

五、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展示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动”,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趣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亚洲地形和河流时,可以尝试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诗词和歌曲相结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uzaxb01irhh.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