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参与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来实现认知信息、意情态度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动态的课堂,创设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认识、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一、开放实验室,鼓励动手操作
化学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应体现其优越性,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索。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按要求把实验室的器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时,教师可先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如物质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温度高低等,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器材进行科学的实验验证。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给出操作时间和思考时间,通过巡视及时进行提示,并引导学生比较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例如,在讲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教材中所举的例子,如水的沸腾、胆矾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在数量上比较少。教师针对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多做几个与其相关的小实验,如将纸撕碎或点燃、酒精挥发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创造性运用教材,打造动态课堂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部分学生虽然喜欢化学世界中的各种现象,但并不喜欢化学课,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时教师对教材内容介绍得平铺直叙、单调枯燥,化学教学没有走出有限的课堂,尽管教师侃侃而谈,大讲化学规律和原理,但学生却感到不着边际。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化学课贴近生活。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使学生眼见为实,将所学知识更好地与生活链接。
教师要从教科书中走出来,着力改变实验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造一个动态课堂。例如,在讲授金属防护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各部件,思考都采用了哪些防锈措施,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所学知识,自主地接受、吸收、消化学习内容。
三、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产生兴趣还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例如,在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时,可让学生把自己的头发当做样品进行实验,这时每个学生都有尝试一下的心理,教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又如,在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时,可由教师设计实验: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塞上带有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到装有红墨水的烧杯内,注射器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演示时将氢氧化钠溶液推入烧瓶内,让学生观察红墨水的变化情况。同时做对比实验,取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的水注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瓶内,观察红墨水的变化情况。通过演示两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增加知识的可信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引发学生强烈的发现动机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新定义、新结论、新思路和实验方法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中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之后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验证。
四、给学生展示空间,鼓励积极竞争
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兴趣时,往往喜欢向其他同学表述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如果对学生的这种“外显”行为采取认可、鼓励的态度,学生就会继续保持兴趣,更认真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时,可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动手操作,并针对自己做实验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能力的机会。每一次实验如果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学生,自然会影响带动周围的学生甚至整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营造一个动态课堂原动力是教师,而主动力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纵向互动是主轴,而学生间的横向互动是剂。纵横交织,就会演奏出一曲美妙的交响曲,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uikhm0221uk.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