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避免这些误区,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83-1

一、对象认识误区

把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对象限定在少部分“好学生”的范围内,认为只有基础好的学生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实“好学生”是相对的,那些思维灵活但缺乏学习主动性或踏实精神的学生我们能说他们是“差学生”吗?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落后,我想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与他们的认知风格和个性存在偏差。我们教师往往只注意到要在认知水平上去适应学生,而忽略了在认知风格和个性上也要去研究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很有兴趣,如果我们能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运用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将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幸的是我们常常要求他们抓好基础,如计算常出错的要进行反复地演练,以应付近期的考试。

二、发展认识误区

基础教育阶段只在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而没有把学生的创造性看作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某中学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先让所有的学生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结果发现许多学生不知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哲学扼杀了学生质疑与批判的意识。从小学开始,许多教师和家长总是一味地关心学生“懂了吗,会了吗”,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不习惯去启发学生对许多现象提出质疑,甚至有时在消极回避学生所面临的困惑,认为“学习”以外的东西是他们不必关心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校园里,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他们的大脑里逐渐装满了概念和法则,而不再是活生生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质疑的习惯和研究问题的冲动,许多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而对这一活动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一般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无非是“某某题目怎么做”之类。这样的教育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现在看来,学生的创造性应该从小就进行培养。无论是在学校的各种课程中,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以及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不能等到高中才来体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过程”。

三、教学认识误区

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截然分开,专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数学上主要是搞数学建模),甚至有人认为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把知识和能力截然分开的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是教学目标的两个方面。同时,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教师疲于应付,最后往往使活动流于形式,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得不到应有的提升。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高一新教材集合这一单元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一般地,我们大部分数学老师在讲解这题时会顺便给学生总结出具有n个元素的集合所有子集的个数为。我们为什么不能留学生课后自己去总结呢?而且部分学生在得到这个结论后还会问为什么是。不幸的是大部分教师会这样回答:“这要到高二学习排列组合时才能证明,暂时只要记住这个结论就行了。”我们为何不可对学生这样说“你可以先学习一下排列组合的有关内容,这个问题就有可能解决了”呢?这样也许这个学生在你的指导下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又初步对另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主动获取的成功体检。

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会经常遇到的,假如我们能够在学科教学中自然地对某些知识点作适当的引伸,向学生提出一些值得研究并且能够研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来就更有价值,有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在其中做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工作,但一定要把握好启发的度,这样不就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舍近而求远,不亦“累”乎?我们应该用最少的内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包括知识的、方法的、观念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必须打破人为安排的线性的封闭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必然要较多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经常会涉及学生可知而未知领域,从而学习的进程就不能完全听从于教材的安排。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有牺牲“眼前利益”的决心,学生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过程应要比他考一个一百分更使你激动不已,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人格精神——“为生存计”的教师是可怜的。

四、创造认识误区

把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同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注意到这两种活动过程的起点恰好是相反的。虽然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两者都具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但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是完善性的,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探索能力,是创造性的。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两种活动绝对分开,它们之间存在交叉的成分和共同的内容载体,但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强调的是研究,重在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从获得的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比一般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更高的层次。那么这两项课程我们就分别进行吧,规定课时,统编教材,我想,这样有可能会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切都形式化就象一切都商品化一样,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自由还给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有学,学中有思。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u9sd901vcpq.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