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思想初探-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思想初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思想初探

作者简介:刘素艳(1966―),女,河北迁安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摘 要:以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观为基础,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生智能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有关多元智能理念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思想。

关键词:高职;多元智能理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智能理论理论在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许多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理论的课程设计,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之一。我国在该领域也有相关的研究,但起步较晚。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理论的理解,为了使该理论在职业教育中能被有效借鉴并加以运用,本文着重研究了该理论在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简称MI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对传统智力观提出了质疑。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的智能观非常强调智能的社会文化性、可发展性、实践性和可见性,尤其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宽泛的智能体系――多元智能框架,其中所包含的智能成为人类进行学习、创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框架理论阐述了每人都有八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能:1)语言智能(1inguistic intelligence),即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2)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即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3)数理逻辑智能(1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洞察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推理运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4)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即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6)肢体运动智能(bodily intelligence),即人能巧妙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7)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自我内在情感的理解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即能够辨识动植物、对自然界分门别类,运用这些特长进行生产的能力。教育、教学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帮助、发现其智能特点、业余爱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念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钟启泉教授在《课程设计基础》一书中说,课程设计随教育观、课程观的不同而不同。笔者以多元智能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观为基础,并吸收和借鉴了其他理念对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生智能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有关多元智能理念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思想。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高职教育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把科学技术、设计和规划转化为产品的能力。而在如今高科技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技术和职业活动的结合。高职人才的任务是在生产一线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组织管理问题,完成“技术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结合。为了传授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成为必然。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强调通过职场中典型职业活动和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作为新型的、综合性的信息载体,这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的教育,对高职生解决生产和工作过程中问题能力很重要。如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是以提高学生医护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为原则,要求用英语完成下列交际任务:掌握、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blood pressure,pulse,respiration,etc.);能在体检时、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指导等。

(二)将预想化转为情境化设计专业英语课程,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

传统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往往预想化,与情境不相符、不能在相关的情境中习得,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高职教育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更易于迁移,要通过解决与现实相联系的问题获得更丰富、更有效的知识。其特点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智能的情境性”相吻合。因此,高职教育应转变传统的预想化课程设计,创设情境化的课程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模拟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创设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具有全真模拟环境,使学生沉浸在与真实环境相同的学习环境里。

二是创设实训环境。因为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完成以综合化技能项目为目的的教学。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经过多项智能参与学习、自己探索和与人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效率高,

三是创设现场环境。在这种现场环境中,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承担较大的责任,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总之,课程设计由预想化转向情境化,有利于高职生发挥他们在职业意识、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方面的智能强项,还有利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发挥在团体协作中的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设计专业英语中的选修课程,

加德纳指出说:“按照我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与普通高校比较而言,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个性智能千差万别,因此高职院校选修课设计要紧紧围绕高职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人才市场需求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高职院校尽可能地创造最适宜的环境,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选课程供其选择,提供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选修课时要尽量体现课程设计的多样化,为不同个性智能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读选修课,增加学生选修的范围;还要把部分学习自交给学生,由学生依据个人的爱好与特长、自身学习能力及职业倾向自主选课,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专业技术特长和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由此可见,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而且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多元智能理念引入到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中,以新的方式构建了“项目型多元智能”高职课程设计模式,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也可以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唐山市社科联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TSSKL2013-12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Robin Fogarty,Judy Stoehr 著,郅庭瑾主译.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孔金仙.多元智能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3.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twk6x02u5ht.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