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梳理知识线索,有效提升历史复习-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巧妙梳理知识线索,有效提升历史复习

巧妙梳理知识线索,有效提升历史复习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散、头绪多、知识面广,同学们常常感到每节课的内容都掌握了,但却难以把知识有条理、完整地归纳出来,到综合考查时总是张冠李戴、丢三落四。究其主要原因,是同学们没有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未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集中头绪,梳理线索”,是复习历史、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同学们如何梳理知识线索以提升历史复习的有效性问题,我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宏观上梳理历史知识的线索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提要钩玄”在历史复习中,就是从阶段、国别、专题等宏观角度编织科学的知识网络,以求透彻理解。同学们首先应该明确所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线索,以此为依托开展学习和复习,我们才有可能用整体的眼光看待历史,做到融会贯通地运用历史知识,全面分析历史问题。

1.梳理教材的主线索,掌握各模块知识之间的关联。

历史教材具有连贯性,每册之间更具有紧密的联系。以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三个必修模块为例,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三个模块的主线索分别是政治文明发展史、经济发展史、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从单元的编排来看,以三个模块的第一单元为例,分别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见,三个模块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中国古代”这一历史时期进行分析,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应该把三个模块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历史知识。

2.梳理中外大事件,掌握时间线索。

就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而言,可以划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从中国史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影响的事件有:大禹建立夏朝、秦始皇统一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世界史角度来看,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罗马法的完成、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两次工业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这些事件及相应的影响都是历史复习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对此类重大事件的梳理,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时间线索是历史复习的关键。过去的历史教材是以通史形式出现的,本身具有明确的时间线索,而新教材按照专题形式编著,给同学们把握时问线索增加了难度,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梳理。如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到《解放战争》,这四课内容丰富,讲述了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时期的历史。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基本事件和相关史料,但跳跃性较大,难以准确地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理清楚。我们可围绕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按时间发展顺序将重要事件列出,整理出清晰的线索: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新中国成立。如果同学们能把握好时间线索,对之后相关内容的复习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能记忆深刻,不易混淆。

3.以哲学原理、客观规律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的发展有一定规律,知识点之间存在一些必然联系,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原理。以必修2《古代的经济政策》为例,“土地制度的演变”部分讲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在此过程中,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层经济实力壮大,要求建立体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制度,随之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学们要学会在史实中理解原理,并学会利用原理分析其他史料,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都能体现这一原理。以哲学原理为线索,能有效掌握一类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中体现的哲学原理还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主次矛盾演变的关系等。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归纳一类事件的相关规律,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比如,在教材中出现很多中外重大的社会改革如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等,我们可以从改革成败的因素、对改革的评价、改革的启示等几方面找到共性.,提炼有关重要社会改革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为线索构建历次改革的主要知识框架,提高运用规律分析各类改革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从微观上梳理历史知识的线索

若把历史知识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宏观上把握的知识线索就是树干,微观上的知识脉络就是枝叶,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其枝繁叶茂。因此,在宏观把握历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充实基础知识,才能活化内在联系。而这些看似零散的基础知识本身也是有线索可寻的。

1.利用引言及课文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单元线索。

高中历史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单元课文之间都有紧密联系,往往是同属一个专题,或是在一个时期发生的,每课之间有着某种承接关系。因此,要复习一个单元的知识,必须理清单元的主线索,我们可以借助每单元开头的引言。引言的内容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叙述了单元设置的目的、单元内课文之间的联系。在开始新单元学习前,同学们可以阅读并分析引言内容,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如必修1第一单元的引言,讲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奴隶社会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到封建社会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汉魏、隋唐、宋元,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引言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同学们在阅读之后就对单元知识一目了然,同时明确了这一单元是围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这条主线索展开的,有利于我们联系地看待单元知识,提高综合理解的能力。

把握单元线索除了运用引言,还应寻找单元内几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较为典型的。这一单元的四课内容,讲述了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间长达500年的西方历史,其引言内容却十分简要。要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线索,必须从课文内容出发,找到之间的关联。该单元讲述了西方四个不同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都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进行的,相互之间密不可分,有着承接关系,并且其共同影响是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分析课文间的联系,梳理单元线索,同学们可以比较容易系统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2.分析课文子目间的关系,梳理每课线索

课文是组成教材的基本单位,每课内容都有一个主题,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否理清线索、把握主题,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新课标教材每课内容大多分为三个子目,揭示子目之间、课题与子目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主线。子目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如必修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三个子目分别为“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伟大的开端”,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课文以俄国十月革命为线索,通过三个子目分别分析了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的过程和革命的影响。再如《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个子目分别为“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三者之间则是并列关系,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三大重要的政治制度。可见,把握课文子目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同学们复习的连贯性和知识的体系化,以便根据线索快速、有效地掌握每课内容。

3.归纳类比知识,创造新线索。

在历史发展中常会出现许多相似的现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创造新线索把它们串连起来,即把类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既有利于比较鉴别,又便于记忆和掌握。比如,复习到清朝的“文字狱”,我们可以联想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东林党案”等,这些都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文化专制的产物。再如,关于土地赋税制度的演进,可以把西周的“井田制”,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战国的商鞅变法,隋唐的“均田制”,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新中国的、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这些制度都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演变的,也从侧面反应了我国从古至今社会发展的历程。

历史教材中还有一些可以类比的知识,如重要的经济政策,以罗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例,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国家,政策的内容也大相径庭,但其理念具有可比性。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改变原来的自由主义政策,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计划性,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除部分经济的国有化,引入市场经济的内容,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吸收了两者的精华,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大经济政策都具有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特点,通过归纳类比,可加深理解与记忆。类似这样的知识线索不胜枚举,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多探索多比较就不难发现。通过对知识的归纳类比,把原本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历史线索贯穿重点要点,提携宏观整体,体现来龙去脉,揭示变化规律。同学们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线索就是把握住历史复习的关键,复习起来就会思路清晰,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能够轻松掌握历史知识。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toczi02ve1l.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