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为前提,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历史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阶段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对小组之内成员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将各自的想法进行结合。实验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历史学习水平。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导致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不显著,基于此,必须对其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际运用进行重点分析。
一、确定小组中各自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理分组,建立小组是合作学习观念的体现,与合作学习效果之间有非常直观的联系。所以,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时,首先就是要进行科学的分组。通常对于小组的人数而言,以5人左右为最佳,不仅能够为小组中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班级中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与此同时,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按照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选择学生,不仅要保证组中有优等生,同时也要保证其他学生的数量,使得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实现互帮互助,进而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
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在对此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为了保证分组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保证小组中学生的均衡,首先要在小组中设置一名组长,其主要负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的布置,并对小组中各个学生的交流进行有效组织,以此督促本小组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次,剩余的组员必须明确各自的任务,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九一八事件背景进行讨论,这时,小组中的各个组员便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完成讨论之后,再向教师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只有保证明确的分工,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
初中生性格十分活泼,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赋有一定的挑战心理。教师必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要先将学生进行分组,随后再提问,让每个小组对甲午战争时期的主要人物进行讨论,如邓世昌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教师也可以事先找一些相关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这种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更加立体地了解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我国的处境。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体会,加强自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及时进行调控与指导
尽管现阶段学生主体地位一直在强调,然而却不能忽视教师指导性地位,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如果只是放任学生自由探讨,那么课堂难免缺乏有效性,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参与并调控。以《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一直让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却不及时加以指导,那么学生的讨论很难体现效率,只有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真正纠正学生的想法,进而加深对五四爱国运动的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随后参与到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如果学生对此存在疑问,那么教师便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在参与讨论时也要监督学生的合作学习,使用合理的方式正视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肯定学生,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如此才能让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对其学生的合作进行评价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愿参加到课堂教学中。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教师在完成此课教学之后,必须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关注与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提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给予肯定,使每一位学生均可以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进而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法,教师必须对其进行重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子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54.
[2]陈群芳,张斌.以生为本还原课堂本色:浅谈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29):263-264.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t4guc04dr0j.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