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效的引导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合作交流,能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的练习,能巩固和深化学习的知识;有效的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能力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知识点太多,时间太少,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改变观念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就是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才能经历有效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掌握了自己将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健全了自己的人格。
一、有效引导,激起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获取知识的动力是兴趣和爱好。学生对化学知识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由教师的引导提问艺术和技巧来决定的,即引导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令学生由于心生疑窦而造成悬念,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理想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有效的引导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探究欲望,更能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甚至是大量繁琐的解释说明,让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实效性。
例如,在《氯水的成分》一课的教学中,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是设计实验进行引导。我先让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学生看到氯水的颜色为浅黄绿色,而黄绿色是Cl2颜色,学生就得出氯水中有Cl2存在这个结果。再把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氯水中含Cl―。接着将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看到试纸变红,证明氯水中含有H+,溶液显酸性,接着又褪色,说明有漂白性的物质。接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试纸变红的是水?是盐酸?还是其它的物质呢?学生就会联想到补充实验:先把红布条用水湿润观察是否褪色,若不褪色,证明水不能是红布条褪色;在把盐酸滴到红布条上观察是否褪色,若不褪色,证明盐酸不能是红布条褪色。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就会得出结论,氯水中存在次氯酸。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适时的引导,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学生是真正参与教学环节,不是一味地被灌输知识,充当知识的接受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中理清了思路,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有效合作,改变学习模式
人们常说“百川汇成大海,万木集成森林。”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层面,这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知识直接“灌”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吸收”,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有效的合作交流,能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充分体现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何谓有效的合作交流?如果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让学生朝着给定的方向去交流,这样不仅达不到自主合作交流的真正目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定性思维,限制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只是形式化的合作交流,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没有达到合作交流的真正目的,也没有实现合作交流的意义。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交流,就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协作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例如,在《化学电源》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我们分小组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阅读报刊,实地调研生活中电源的种类,探讨各种电源的工作原理,使用情况,回收情况;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了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一种民主、互助的学习关系,为课堂上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互动合作中,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学生自己建构起知识的体系,而非被动接受,课堂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有效练习,巩固学习知识
练习是将知识理解并掌握,转化成技能技巧的一种必要形式,是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上的有效练习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魅力。
如果一直练习基础类型的题型,不仅学生觉得乏味无趣,甚至连老师也提不起教学的激情。但是,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练习拔高,过分强调思维的提高,令习题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脱节,那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合理有效,应有个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过程,这样才能对知识既有巩固又有深化;才能满足各种程度的学生的求知需要,体现人文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思考的层次由浅入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我们从最基本的锌铜硫酸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入手,教会所有学生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的方法,再设计铁碳硫酸铜原电池,铜银硝酸银原电池,让全体学生练习书写电极反应,扎实基础知识。接着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最后再设计关于化学计算的习题,将知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刻理解原电池中正负极反应中电子得失相等的关系。
四、有效实验,学会学习科学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例如,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学习科学的方法;先猜想再用事实验证的科学思想;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溶液体积不会影响反应速率一直无法理解,在学生的观念中,数量越多,反应速率越慢。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200mL水,50mL碘酸钾溶液,50mL淀粉溶液,50mL亚硫酸钠溶液;实验2:100mL水,25mL碘酸钾溶液,25mL淀粉溶液,25mL亚硫酸钠溶液,两个实验中,混合后亚硫酸钠的浓度均为1.0×10-3mol/L。我和学生一起计算溶液变色的时间,最后发现两个实验溶液从无色瞬间变为蓝色的时间是一样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溶液的体积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溶液的浓度才会影响反应速率。
好的实验,能够很好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需要我们化学教师不断地去发掘,不断地交流讨论,不断学习。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对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每一堂化学课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素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新平.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化学教育,2009,(1).
[2]齐京泉.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合作探究.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5).
[3]刘永峰.数学课堂练习的意义.今日中国教研,2008,(2).
[4]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2006,3.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ss1mf00yz1e.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