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自制实验器具、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实验以及分组实验等方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45-02
1 前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利用实验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教学形式。它不但是促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因此,物理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采用多样化策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2 自制实验器材增强物理实验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一般是按照教材中给的实验步骤来一步步实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些实验流程就已经有所了解,甚至已经烂熟于心,教师再进行实验,学生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失去求知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自制实验器材,将一些学生从未见过的实验器材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会得到明显加强,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烧瓶和一个酒精灯,往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当烧瓶内的水沸腾冒出大量白气的时候,在烧瓶的瓶口处放一个气球,将烧瓶包起来,然后将酒精灯移开。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时候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认为气球慢慢变大,但是实验的现象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样,气球不但没有按照想象的那样慢慢变大,反而被吸入烧瓶内,在烧瓶内慢慢变大。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学生大气压的存在。
有的学生喜爱打陀螺,教师可以在陀螺上涂上蓝色、绿色、红色三种不一样的颜色,然后快速转动陀螺,让三种颜色混在一起;有的学生对电动机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硬纸片来制作简易电动机,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此外在学习“物体沉浮条件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鱼儿在水中浮沉的现象,通过观察会发现鱼儿的这种浮沉现象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相仿,进而思考鱼儿是如何改变气压来上浮的?再带领学生观察鱼的生理结构,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兴趣高涨,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形象生动的模拟功能恰恰是实验教学所需要的,所以要将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如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在不借助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很难模拟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而借助图片又显得抽象枯涩,学生的认识不深刻,理解自然就不到位,实验效果一般。教师可以借助Flash技术模拟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将月亮、地球和太阳按照实际情况呈现在画面中,模拟三者的正常运转情况,当三者运转到某一特定位置的时候,月食和日食就形成了。这样效果更加直观明了、一目了然,学生一眼就能够看明白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另外,有些实验是无法进行演示的,比如电磁波传播过程,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过程,将其中的细节呈现出来,解决看不见所带来的问题,效果自然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还有些实验因为实验器材的缘故,传统演示方式比较吃力,比如电压表、电流表、秒表、温度计和刻度尺这些仪器的使用方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刻度放大,从而让学生观察清楚。
4 合理有效开展学生分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结合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组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2]实践证明,通过合理有效的分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整个分组实验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要求、原理、方法、目的等,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解决相关问题。如果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则可以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合作完成。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可以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测量小灯泡电阻值的方法,同时借助安培表得到灯泡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灯泡电阻值,最后利用P=UI的公式得到灯泡的实际功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随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不能让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否则容易损坏电元件。为此,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电功率的相关知识。实践教学证明,这样的实验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有益的学习经验。
5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作思维
实验的操作和动作思维息息相关,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说是动作思维反应的结果,同时,每一个动作又无不是锻炼动作思维的一个过程。如测量性实验和动作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测量性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测量性实验,培养学生动作思维。
如需要测量一种矿石颗粒密度,提供的器材和物品有滴管、水、一个烧杯、一个水槽和一个量杯,那么测量步骤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在烧杯中放入一些矿石颗粒,将烧杯放入水槽中,此时烧杯应该漂浮于水中,需要记下水没入烧杯的位置;第二步,将烧杯中矿石颗粒取出,将烧杯放入水槽中,记下此时水没入烧杯的位置,然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烧杯第一次没入的位置;第三步,将之前的矿石颗粒放入量筒中,按照正确的步骤测量矿石颗粒的体积,然后将烧杯中水倒入量筒中,测量水的体积。由于盛水的烧杯和装有矿石颗粒的烧杯在水中的位置相同,说明此时烧杯中的水和矿石颗粒在质量上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利用公式ρ石=m石/v石=ρ水・v水/v石计算出矿石颗粒的密度。这个操作实验和人的动作思维密切相关,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成果,对学生动作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6 结语
物理实验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进一步拓展物理实验资源,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
2015(7):129-130.
[2]艾山江・买木提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赤子,2015(14):107-108.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pr1pmw03tiyd.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