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字体下载:在这个手机代替纸张的时代,如何创造更好的字体?-字体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在这个手机代替纸张的时代,如何创造更好的字体?

你了解吗?汉字有着悠久的3600年历史,而我们最熟悉的楷体字体,已有1800年之久,它一直是中文字体应用的主要选择。如今,移动设备如手机逐渐取代了书本,字体应如何更好地被阅读呢?

出品:"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是仓耳字库创始人、字体设计艺术家严永亮的演讲实录:

手机字体为何千篇一律

许多朋友使用的是安卓系统的手机,他们每天看到的字体是我2013年在华文字库时为谷歌设计的思源黑体。正因这个工作经历,我开始研究手机字体,后来创业创办了仓耳字库,现在主要致力于手机字体的设计。我的目标是让大家的手机阅读更加舒适。

刚才四位老师的PPT上用了一致的字体——黑体,这是因为电脑、手机的普及才使得黑体应用如此广泛。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次不同的体验。

看这张图片时,你可能觉得它与我的演讲题目关系不大,但它对我在仓耳字库的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是我女儿两岁五个月时的涂鸦,那晚我回家,她妈妈拿着这张纸问:“这是什么?”我说:“是孩子的涂鸦。”然后我女儿仰着小脸儿告诉我:“这叫草书。”

听到这个回答,我非常惊讶,因为我日常写草书的习惯已经影响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





纸上的草书是我写的,我女儿常用“乱七八糟”来形容我的草书,这其实也是草书的最高境界。

看左下角的落款,我为什么强调落款呢?请看她的涂鸦,包含了草书形式的错落、开张、大小变化,左下角还有她的落款。

为什么这种难度极高的艺术形式会影响一个两岁的孩子?她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与我互动,她早已明白了楷书和草书的区别,这说明美好的事物是可以传染的,也激励我继续在仓耳字库上投入,让大家在手机上看到更舒适的字体。

看这张图的四行字,有什么不同吗?

看不出来也没关系,即便是专业设计师也难以分辨。大家的手机品牌各异,字体供应商也不同,那为何字体看起来如此相似呢?

一个原因是汉字的复杂性。大家看这八个字,都认识,但我遇到最难做的字是哪个?

左上角的“心”字和右下角的“龘”字是最难的。

这张图片上总共表现了6750个字,而我们手机里大约有27533个汉字。

有人问,这些字都是自动生成的吗?并不是的,是由设计师一笔一划地完成的。我们如果要创新,重新设计和调整每一个汉字的笔划,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和技术发展使书写逐渐没落,人们普遍提笔忘字。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盗版问题,使得这个行业无人问津。

更尴尬的是,字体设计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但在中国的高校中没有相关专业课程。因此,想要从事字体设计,需要靠自学,甚至可能因此无法糊口,所以字体设计仅作为平面设计的初级课程。

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现在手机里的字体几乎千篇一律。

汉字的历史

我简单介绍一下汉字的发展历史,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

汉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书写的书法类字体,第二类是基于雕版印刷和铅字的传统印刷字体,第三类是今天的电脑字体,也就是大家在手机上看到的数字化字体。

目前,数字化字体的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不再受限于旧有工艺,设计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不同形态的“龙”字,这些字代表了汉字的演变史。汉字的演变是为了更高效、更实用和美观,随着背后承载媒介的不同,字体形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简牍、帛和纸,纸的发明让草书自由绽放于纸上。简体字的“龙”是草书局部简化而来的,“东”和“尽”也是草书的楷写。

再看看习惯对汉字的影响有多大。左下角是甲骨文的三个字,第一个是“鱼”,第二个是“虎”。

我查这些字时非常好奇“鱼”和“虎”为什么是头朝上的,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查到了甲骨文的“册”字,它表示竹简的样式,两根绳串联了四根简。

因此我推测,甲骨文时期一定有竹简存在,它们的书写形式是席地而坐,左手握简,右手执笔,从上向下、从右往左书写。

这解释了为何在小小的龟甲上书写从右向左、从上到下,每个字都是瘦长的,像“鱼”和“虎”都是朝上的。

目前,考古学上还未发现商代至春秋时期的简,发现的最早为战国时期的战国简里有两个“鱼”字是头朝上的。

中国有3000多年的汉字历史,直到19世纪才开始有横排,之前全部是竖排,这是受到竹简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习惯对汉字的影响有多大。

这一页是宋版书,大家来看看工艺对汉字的影响。

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可见宋版书的艺术价值。雕版印刷是将字写好贴到木板上反刻,完美清理后刷墨进行印刷。

可以看到,这里面字的横划已经带有宋体的特点。买书时,因为字美,我看了《大学》25遍,也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是明代的宋体,相较楷体刻得更快,更省事,价格也更低。



为什么明代的字体被称为宋体?

这也是因为历史因素,那时清内府将毛笔写的楷书称为软体字,而从宋代开始刻字逐渐变化的字体被统称为宋体字,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都称为明朝体。我们则延续了清内府的称法。

这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西陂类稿》,为什么要在明代刻得简单便宜的字后再刻又复杂成本高的字?因为这些字比宋体更符合我们的书写习惯,看起来更舒适。

清内府记录,刻楷体字的价格是刻宋体字的两倍。如果找一流刻工,这样大的一版刻工费要两万元人民币。一天只能刻两列,稍微呼吸抖一下就刻错,整版会废掉。由此可见,我们对美的要求有多高!

这是铅字楷体,到了清末民初,大部分铅字是宋体,唯有这一套楷体比较成形。它是画家郑午昌成立正楷印书局后,邀请书法家高云塍书写8000多个字,用一流刻工刻出。

这字精美,影响了整个东南亚汉字圈,我收藏了多地用这个字印刷的书籍。

近千年,中国人认字从楷体开始。左为民国刻本手写楷体,中为铅字楷体——我小时看的课本,右为数字化楷体——今天小朋友看的课本。

右边这两个课本的字体都模仿了汉文正楷,几近一个世纪还在影响我们。

黑体的来历

社会和技术因素导致今天我们做的字体不如古人,所以手机、电脑、汽车里统一使用黑体。

讲黑体要知道它的来历。

补充一下铅字的起源。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这种精美的印刷技术迅速传遍西方。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东南亚传教,因为雕版印刷字号大,印刷次数少,不适合《圣经》这种印量大的书籍,于是重新制造铅字汉字来印刷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zai-zhe-ge-shou-ji-dai-ti-zhi-zhang-de-shi-dai-ru-he-chuang-zao-geng-hao-de-zi-ti.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