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语言、动作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头。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4、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5、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聚室而谋 ;第三层:叩石垦壤 。
6、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同: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
7、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⑴江(长江)阴 在长江南岸 ; ⑵洛(洛河)阳 在洛河北岸 ; ⑶ 衡(衡山阳) 在衡山南面 ; ⑷华(华山)阴;在华山北面 。
8、愚公和智叟对移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 “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9、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⑤有志者事竟成。
1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智叟是轻蔑、嘲讽。
1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
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
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3、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
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
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众人“杂然相许”, 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yu-gong-yi-shan-zhi-shi-dia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