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文特点
《短文两篇》选入两篇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短文,充分体现古代山水文章之美:美言、美景、美情。但两篇文章风格迥异,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命喜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绪。《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启迪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多角度多层面描绘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一赞美和感慨收束。《记承天寺夜游》先细述了赏月原由,接下来描写停下之景,最后议论抒怀。《短文两篇》均属写景短文,但在艺术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
1.语言风格的迥异。《答谢中书书》带有评论特点,多用四字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兼有散句,参差错落。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字至十字,借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人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2.景物描写的别样。《答谢中书书》通过仰观、俯察、平视三种四角,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描绘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称之美,展现了一幅灵动而富有蓬勃生命气息的画面。《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用竹柏的影子衬托月光的空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表达感情的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闲人”一词最终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两篇优秀的文言写景的文章,首先要主动积累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其次要借助诵读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寻找美文中的“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文阅读中受到熏陶;最后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热爱山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一是文言词语理解与积累,背诵并默写课文。在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上,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前后勾连、纵横比较、古今汉语的贯通与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与积累。二是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两篇短文的不同的语言风格、写景手法。骈句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散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这些只有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慢慢体会感受。
短文两篇的教学难点。两篇短文传递的作者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的不同。作者思想感情往往是隐性的,需要读者结合相关写作背景,透过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感受。
三、学习方法
1.诵读感知。本文是教读课文,选入两篇优美地写景短文。在学习中以诵读为基础,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在读美文、赏美景、悟美情中学生借行美之力,学习积累,接受熏陶。
2.对比阅读。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两篇短文的不同的语言风格,景物描写的特点与方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四、学习过程
本文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以下三个大的环节展开。
1.读美文美言。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美文美读,读通读懂课文,辨析两篇文章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分析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与此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一是把握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慢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是把握句式,分析语言,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中感受文章的美。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辨析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明白《答谢中书书》句式以骈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以散句为主的特点。三是把握字义,读懂课文。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指点,共同解决。四是理清思路,把握结构,结合表达方式的运用,梳理文章思路。
2.赏美文美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品读,分析比较两篇短文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描写方法。一是学生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把握节奏,并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品读,熟读成诵。二是分析两篇文章景物描写有哪些美的地方。这些美的分析有学生分析,教师引导。《答谢中书书》中的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要加以点拨。《记承天寺夜游》的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要加以感悟。三是两篇文章在景物描写上采用的方法。《答谢中书书》中通过仰观、俯察、平视三种视角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等等。《记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用竹柏的影子衬托月光的空明等等。
3.悟美文美情。一切景语皆情意,两篇美文传递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要在了解背景、抓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领悟美文美情。一是了解背景,知人论事。《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之作。创作此篇时,作者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则有职无权,过着闲弃的生活。二是抓住文眼,分析情感。学生找出文中点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既是对前贤的亲近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山川之美的无动于衷,而作者却能够借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诩之情,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以言表。《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三是品味人生,提升情操。两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答谢中书书》中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喜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常伴灵前的志趣。《记承天寺夜游》显示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
五、总结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积累,培养背诵默写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要自己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且熟读成诵,直至默写。
2.对比阅读学习两篇短文的不同风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骈句与散句的风格特点,两篇文章的写景手法等等。
3.品味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咬文嚼字,学生通过品味体会两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tong-bian-yu-wen-ba-nian-ji-shang-di-san-dan-yuan-da-xie-zhong-shu-shu-ji-cheng-tian-si-ye-you-jiao-xue-jie-du.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