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鼎盛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因为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经典的名家法帖这个时间段佚失或损毁,书坛也不似唐代时那般群星璀璨。这种书学“断流”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宋初书坛的萎靡不振。
但是从书法整体发展的阶段来看,五代十国是承唐启宋的重要阶段。在新旧交替的暗夜中,书法家杨凝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得让人移不开眼。
杨凝式(873年—954年),唐末五代十国人,字景度,号癸巳人,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因为性情狂傲,被人取了一个别号叫“杨风(疯)子”。
因为身处五代十国,自己又不爱纸书,所以杨凝式留下的书法墨迹很少,自己的名号和实力严重不对等。在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作品当中,最突出的要数这件《韭花帖》。
《韭花帖》在整个书法史上位列“天下第五大行书”,又被称为是《兰亭序》2.0版本。
五代十国时期,频繁的战乱并没有冲垮世人对王羲之书法的坚定信仰,反而让他们在历史混乱洪流中,更想攀紧王羲之这棵大树,以寻得一方立足之地。
这件《韭花帖》将内擫与外拓的笔法相结合,点画生动,结体妍丽,并且结构森严密不透风。
像这样严丝合缝的文字结体,即便是放大十倍也不失势,甚至更能发现其中的精妙。将作品放大,也是检验一件作品真实高度的试金石。
与文字结体的严谨精密不同,《韭花帖》的章法布局相当舒朗。这种宽绰有余的章法布局,启发于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远汉字的疏散排布;也在相当程度上,为这件作品增添了魏晋的萧散风神。
从整体风格上看,《韭花帖》表现得端庄雅致,展现出含蓄蕴藉的魏晋风流。但是从字缝间细细看去,它的笔画似乎又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恬静,反而跃动着杨凝式个人的孤傲与不羁,以及五代十国间的刀光剑影,这便是宋人意趣的曙光。
黄庭坚为杨凝式留下过这样一首诗:“世人尽学《兰亭序》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变到乌丝栏。”
“乌丝栏”原本指的是素纸上的乌丝栏界格,这里取一语双关之意,代表王羲之的魏晋风韵。在这首诗歌当中,黄庭坚高度赞扬了杨凝式的书法成就。
杨凝式就是承唐启宋的桥梁,他的这件《韭花帖》不应该被称作是《兰亭序》2.0版本,说是《兰亭序》升级版也不为过。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shan-xi-yi-feng-zi-shu-fa-jia-xie-xia-lan-ting-xu-2-ban-ben-fang-da-10-bei-geng-hao-kan.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