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ppt:去八道湾11号重读《呐喊》-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去八道湾11号重读《呐喊》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玉瑶

1923年5月20日,鲁迅将编订好的《呐喊》全稿及200块大洋印资交给北大新潮社。三个月后,8月22日,《鲁迅日记》载:“往西城看屋两处。晚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所谓去西城看房,起因是鲁迅当年夏与二弟失和后搬出八道湾11号大宅,与夫人朱安租住在砖塔胡同,可随后母亲鲁瑞老太太也跟来和长子同住,为安顿母亲,鲁迅不得不在北京第二次四处看房。这劳心劳力的一天行将结束时,《晨报副镌》编辑孙伏园来访,给鲁迅带来了刚刚印装完成、正式发行上市的《呐喊》初版样书。初印数大约1000或1500册,封面设计简洁,殷红的底色上,中间仅以方砖一样的黑色块做底标着书名与作者名,别无多一丝装饰。可以说是新文学史上最重要、划时代的一部小说集就此正式诞生了。今年8月,它已面世了整整100周年。

《呐喊》初版封面

几乎不用去赘言《呐喊》之于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学的地位和意义。书中14篇小说(初版中还有《不周山》,共15篇)及《自序》,半数都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留下或明或暗的投影。进入社会,又在见识种种真实后,反复咀嚼出年少时所未能真正理解的那些篇章的真意。闰土、阿Q、孔乙己、华老栓,这些人物依然能在现实中找到投影,“精神胜利法”“人血馒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些语汇依然活在当下的日常语言中。它们模仿现实又反复被现实模仿,刻入国人灵魂骨血,构成符号,构成象征,构成心中的魅影,同时也构成脚下的路。在文学性、社会性、思想性和心灵性交织的多重维度上,可以说,20世纪没有一部中国文学作品能与之相撼。1999年《亚洲周刊》曾评选20世纪百强华语小说,它高居榜首,当之无愧。

为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鲁迅博物馆鲁迅书店从今年初起策划实施了一项特别的阅读活动,邀请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八道湾鲁迅纪念馆特聘首席研究员荣挺进,从家庭和社会教育角度带领孩子们逐篇细读《呐喊》全部文本。书店是向公众开放的,随来随听。8月中旬,随着最末一次共读在出版纪念日前夕顺利结束,在荣老师的邀请下,我来到《呐喊》诞生地八道湾故居,与1919至1923年的鲁迅重逢。

▌偏居一隅创造出阿Q

八道湾鲁迅纪念馆是今天北京市三十五中校园一部分,师生们课间随时可以进来看,外人也可预约参观。来看的人都会不觉将其与宫门口西三条21号的那座鲁迅故居(现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内)比较一番,然后惊叹这里好大好气派,房间好多。这是自然——西三条的小四合院是鲁迅在与周作人失和后独立新买的,花了他八百大洋,而八道湾11号这座三进院落,则是卖了绍兴故居置办的,花了3855块银圆,为的就是全家北迁住在一起。看房、买房、修葺、装修,都是在北京的鲁迅一手操办的。1919年12月,他返回绍兴,将母亲、朱安和三弟周建人一家接到北京,入住八道湾新居。

位于今三十五中校园内的八道湾鲁迅纪念馆。 荣挺进摄

与别处不同,八道湾故居不直接临着街,而是有一方外院,周作人、周建人的孩子们常常在这里玩耍。进了门,右手是两小间门房,左手的几间房子,分别用作外客厅和客房。现在外客厅壁上挂着曾到访周宅的一些人物照片,其中有时年26岁的毛泽东。至于“客房”,据多方考证,其实一度是鲁迅自己写作歇息的地方。他习惯深夜工作,为不打扰别人,选择一个人待在这个偏于一隅的僻静房间。此处位置不佳,条件也简陋,只有一扇后窗,却就在这书案的灯下,鲁迅写就了《阿Q正传》等名作。

二进院子里,北面上房住着鲁瑞和朱安,东厢房是佣人住房及厨房浴室等,西厢房则是三兄弟的书房兼收藏室。荣挺进介绍说,这间普通安静的屋子,见证了两件现代史上疑云重重之事:一是周氏兄弟失和之谜,1924年6月11日午后,回来取东西的鲁迅在此与周作人激烈大吵以至产生肢体冲突;二是1939年元旦,抗日锄奸团学生在这个房间里向周作人开了一枪,周作人侥幸未死。现在,这里是“鲁迅书房”,书架上陈列着按鲁迅藏书目录选购的图书,供师生和来访者浏览。从二十四史到《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依经、史、子、集分类,数量之巨之杂,让人惊觉鲁迅的刻苦用功,其深厚思想资源实是其来有自。他对传统的切脉和扬弃,非为激情下的偶然,而来自长期、深入的理解沉潜。

后院一排屋,从西向东分别住着周作人一家、周建人一家,以及最东的一间客房。1922年2月到次年4月,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到北京,就曾借住在八道湾周家的这间客房里。房前有一眼小小鸭池,便是《鸭的喜剧》里写到的那个,爱罗先珂为排遣异乡的寂寞,指挥孩子们在这里养了蝌蚪又养了小鸭。这些房间现在陈列着“鲁迅与新文化运动”“说不尽的阿Q”“八道湾与志成”三个展览,有蒋兆和、丰子恺、丁聪、叶浅予等名画家笔下的阿Q形象,每一张不似也似,透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的不同侧面。

赵延年木刻版画作品《阿Q正传》

《呐喊》初版凡15篇,除前四篇《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明天》作于绍兴会馆,其余都在此院写成。在此居住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鲁迅完成了如此丰厚的创作,还间以杂文写作、学术著述和翻译,高产勤奋得令人肃敬。更难得的是,这些小说,他绝不敷衍,作一篇是一篇,每一篇都像一枚石子,向“铁屋子”的门窗奋力掷去,发出咚咚声响。过一百年,经十数代,仍然持续不断地回荡在耳畔。

▌为了孩子的呐喊

中国新文学甫在草创摸索之际,便捧出《呐喊》这样高标成熟的作品,像个意外。对于鲁迅自己,却又不是意外:早在日本期间,他就着手翻译外国小说,在北京又担任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主持小说审查,同时在数个学校教授中国小说。早在1918年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之前,他已经积累了许多年的创作准备。

关于作《呐喊》诸篇的缘由,鲁迅在成书时的《自序》里说得清晰又赤诚。人们从中熟悉他如何在看了幻灯片后弃医从文,如何寂寞地寓居S会馆抄了好几年古碑,钱玄同又如何去找他,如何动员这位教育部公务员“做点文章”。前年的大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就曾极为戏剧化地表现了这段事及鲁迅“听劝”后奋笔写《狂人日记》的场景。“毁坏铁屋的希望”,看起来何等渺茫虚妄,但鲁迅竟被说服了,只因“希望是在于将来”,不能以“必无”来折服“可有”。他抱有对希望存在的相信,这是本质的光明与善。所以他说“救救孩子”,他说“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时代反复地验证,我们今天当然要继续读鲁迅。一般人接触鲁迅,都是从中小学语文课本开始,还有一些人走得更远些,进入学术研究的范畴。但这两者,在荣挺进看来,发生了不少偏差:好些语文老师依然延续旧有的分析法,将鲁迅限定为社会批判者,每一句话都是在痛斥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吃人的礼教,这种教条之下,鲁迅呈现为“横眉冷对”的单一面貌;而部分学术研究,则有越来越抽象乃至高深莫测的倾向,与现实人生和当下经验的联系淡薄。而网络世界里,众声喧哗,道听途说大行其道。因此,荣挺进想做一些“鲁迅大众普及”的工作,打通鲁迅与“今天”和“我”的关联。近五年,他立足八道湾鲁迅纪念馆,指导学生志愿服务的“立人讲研团”,协助老师开设了一系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阅读课程。今年上半年应邀在鲁迅书店开启的与孩子共读《呐喊》系列活动,也是这方面的实践。

今天的孩子衣食无忧、个性鲜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如何真正理解《呐喊》里那个一百年前的古老中国社会与“愚弱的国民”?《呐喊》开篇《狂人日记》的最后一句话,那句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给了荣挺进以启发。对孩子、后辈的关怀始终贯穿在鲁迅的生活和生命意旨之中。荣挺进在备课时,首先摘出《呐喊》各篇中对孩子的描写,发现几乎每一篇都有孩子或童年的存在。《药》中的华小栓、《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风波》中的六斤、《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与迅哥儿、《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里的一群孩子……这些孩子生活在一百年前,面对迥异的世道,但做孩子的经验是普遍的,与今天的孩子是相通的。今天的孩子完全能从他们身上,寻觅到成长资源,介入对鲁迅和《呐喊》的理解。

譬如《药》,讲革命者的热血是如何被愚昧的国民吃掉的,但这段历史远远出离了今日孩子的认知,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可怖骇人,甚至怯于为公义挺身而出。华小栓,这个往往只被视作吃“药”的功能人物存在的孩子,很少被认真注意。而荣挺进通过细读,发现他勤劳、乖顺、听话的品质,并向来听讲的孩子们提出了想象问题:如果华小栓穿越到今天,听到他的故事,他还吃得下“血馒头”吗?至于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言听计从的“华小栓”吗?结果,那天来听的孩子和家长讨论得异常热烈,焦点在我们今天当成为怎样的孩子上。又如《兔和猫》,这一篇充满童趣,体现了鲁迅对生命的怜惜,今天的孩子们也喜欢小动物,爱养宠物,完全可以从这篇小说里得到该如何对待弱小动物的启示。

《阿Q正传》里面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孩子形象。然而反过来,没有孩子的、或者说孩子丧失主体性的未庄,恰恰是古老中国的世纪面貌。荣挺进问孩子们,你想成为阿Q那样的人吗?假洋鬼子呢?赵太爷呢?孩子们从直觉上的好恶来判断,答案都是否定的,于是得出朴素的结论:我们不愿生活在未庄,世界不能是未庄这样的。但当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长大后发现自己成了这些人呢?——这个问题如警钟震耳,许多大人后知后觉想来,也不免如遭锤击。

从孩子到大人,或早或晚,《呐喊》都在与我们的生命经验共振。荣挺进希望,让孩子感受到课本里那个遥远的鲁迅是密切站在他们一边、为他们说话的,有着光明而相信希望的底色。孩子们虽年幼,认知阅历有限,但鲁迅在《呐喊》的日常生活记录,已然能为他们提供经验、感受,唤起他们直觉的思考判断,让他们知晓自己作为孩子的权利,以及大人不能来侵害的边界。无论是何世代,我们永远要为孩子呐喊,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qu-ba-dao-wan-11-hao-zhong-du-na-han.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