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ppt课件:七语下第23课《太空一日》杨利伟+诵读+知识点+课件-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七语下第23课《太空一日》杨利伟+诵读+知识点+课件

【重点知识】

一、作者简介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所著的《天地九重》为世人洞悉他的太空历程提供了一扇窗。

二、故事背景

《天地九重》,由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亲笔撰写,由20万字及150幅珍贵的图片构成。书中详尽描述了他进入太空的经历及感受,他用最真挚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人民,以及师长、战友和亲人的感激之情。杨利伟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所取得的。

三、词汇解释

1.释然:形容心中的疑虑和嫌隙烟消云散,内心的宁静。

2.俯瞰:从高处向下观察。

3.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次要的事物或方面混淆,分不清主次。

4.严谨:指在态度或行为上极为严密和细致。

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内心震撼,极为感动。

6.屏息凝神:形容暂时抑制呼吸,集中全部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17):描述火箭起飞时“我”紧张不安的心理,以及火箭共振时的难受感觉。

第二部分(18—29):叙述“我”在飞船上看到地球的景象,以及在太空中悬浮的类似棉絮的物体,展示了“我”作为航天员的科学严谨态度。

第三部分(30—39):描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挑战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记录“我”返回地球时的惊心动魄过程。

五、问题归纳

1. 讨论“几秒钟”“上千吨”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几秒钟”说明时间的短暂,“上千吨”则突显数量之多,两者精确描绘了火箭起飞瞬间的高温和巨大的力量。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种描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这是细节描写,细腻地刻画出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我”所感受到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属于哪种类型? 有什么效果?

插叙。插入“我”返回地面后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的经历及地面人员改进技术的细节,使文章结构更紧凑,逻辑更清晰。

4. 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本题采用信息提炼法。(1)地球呈弧形。(2)看到了各大洲和国家的位置。(3)特别分辨了中国各省的位置。(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像棉絮的物体。

5. 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在飞船中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

本题采用细节描写分析法。表达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及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去,这些词表示的是猜测,体现了“我”对太空中看到的悬浮物体的估计态度,反映了作者作为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有什么后果?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的是坐姿变反的感觉,这种错觉会让人感到头朝下的倒悬感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因为敲击声没有规律,来源不明,且难以准确描述,所以被认为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内心状态。

10.为什么作者会单独将飞船停住的时间写详细?

这个时间具有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象征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进步。对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六、课文主题

通过描写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作者展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并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qi-yu-xia-di-23-ke-tai-kong-yi-ri-yang-li-wei-song-du-zhi-shi-dian-ke-jian.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