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ppt:每一位职场表达高手,都具备这3项底层能力-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每一位职场表达高手,都具备这3项底层能力

你知道现代人的专注力时间是多少吗?从2000年的12秒,到现在只剩下8秒。

根据最新研究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人在看简报的第一分钟内,就分心其他事;打开电子邮件30秒内,就读不下去了;听同事说话,如果15秒内没听到重点,就不想听下去。

所以,在职场表达中如何说话精简有条理,让对方立刻抓住重点就非常重要了。每一位职场高手,都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以下,Enjoy:


宋春涛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 | 来源


中国老一代钢琴大师傅聪,相比郎朗、李云迪等新一代“钢琴王子”,他的一生更富有传奇色彩。他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也远远胜于其他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而备受瞩目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

傅聪生于1934年,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傅雷先生。从7岁半学琴开始,傅聪就与肖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5年,年仅21岁的傅聪受邀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最终独得“玛祖卡演奏奖”。

傅聪成为西方音乐家眼中,最能表现肖邦诗情的艺术家。“有波兰性格的中国人”“中国籍的波兰人”也成为西方音乐界对傅聪的第一印象。

对傅聪来说,钢琴才是他的“情人”;而音乐,则一直是他灵魂的避难所。

早年的时候,傅聪只身前往波兰学习钢琴,傅雷送别儿子的时候对他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番殷殷教诲傅聪铭记了50年。

自7岁半学琴以来,对时间一向吝啬的傅聪,每天近11个小时与钢琴“促膝谈心”,而且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上了年纪后,他逐渐把练习时间缩短为8小时。

傅聪一直谦逊地说,自己天生手硬,从小童子功又没练好,所以一日不练就不行。

弹琴时,傅聪常常自得其乐,“这是上天给我事业的一种特殊眷顾!”对音乐,他像基督教徒对待《圣经》般虔诚。

每当有人问道:“是否打算退休时?”这位钢琴大师总是爽朗大笑:“我是音乐的传教士,人生的大半辈子消磨在琴上,太辛苦了!但我还没有退休的计划。”

当然,你一定会说,傅聪老师在钢琴领域所取得的造诣不要说是普通人,就是绝大多数的专业钢琴师也难以企及,作为偶像来膜拜就好了。

不过在我眼里,傅聪的故事却极好地诠释了冰山之下的三个层面:持续累积知识、经验,保持如火的激情,培养思维与行为的习惯。

这三个层面的修炼是每一位普通的职场表达者需要关注的必修课!


01

底层一:

持续累积知识、经验


冰山下的第一层是表达者知识与经验的持续累积,尤其对于没有异禀天赋的普通人来说,真的就如同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所言,“无他,唯手熟耳。”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里森博士研究了世界一流运动员如飞人迈克尔·乔丹、老虎伍兹,以及其他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如国际象棋选手、医生甚至飞镖大师的成功秘诀。

艾里森博士发现,这些成功人士都无一例外地通过某种方式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刻意反复地练习,精益求精。

换句话说,他们不只是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还制订具体目标,寻求反馈意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完善。

普通的表达者之所以能成为众人瞩目的高手,也是因为他们不断地练习,积累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你也可以像商界奇才乔布斯那样演讲,但同样需要不断练习、积累大量的心得与经验。乔布斯的演讲看上去容易,那是因为他在幕后“煞费苦心”地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反复练习。

在艾伦·多伊奇曼的《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一书中,保罗·瓦伊斯,NeTX公司的高管曾这样说,“每张幻灯片都优雅得像是诗歌的片段。即便是大多数人不屑一顾的细节,我们也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反复推敲。史蒂夫不遗余力地为演讲做准备。我们一起精心策划、协调、编排所有的元素,使一切看起来更加真实。”

尽管我无法和前面这些世界级的大师相提并论,但我在商务演讲、职场表达领域的个人成长经验也许能够带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

我第一次正式走上表达的舞台是6岁读学前班的时候。那年“六一儿童节”,班上组织同学们游公园。头天下课前班主任说:“小朋友们回去准备自己的节目吧,唱歌、跳舞、朗诵都可以,表演得好的同学有奖品哦。”

我回到家,满脑子里都是老师说的有奖品,同时琢磨着应该表演个什么节目:唱歌?容易跑调;跳舞?完全不会;朗诵?太普通了。

想着想着,我灵机一动,想起正好看过的一本小人书,叫作《小气鬼的故事》,不如就讲故事好了!

整个晚上我把小人书又从头到尾翻了好几遍,临睡前还在床上念念有词,比手画脚。第二天,我的故事把所有同学都逗乐了,老师奖给我一包饼干,还直夸我讲得好。

打那以后,只要有讲故事比赛,我就举手报名,先是代表班级参加年级比赛,接着代表年级参加全校比赛,然后又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小学生讲故事比赛。每一次比赛前的辅导、练习、准备、比赛中的体验都让我受益和成长。

从初中开始,我又成了各类演讲比赛的专业户,初中一年级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因为个子太矮,老师还专门给我找了块木头盒子垫脚,结果居然拿了冠军,于是又开始不断地得到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省级演讲比赛。

到了大学,开始接触辩论赛,彼时正值复旦大学的精英们从狮城舌战中载誉归来,辩论赛恰逢其时。我先是在系辩论赛崭露头角,然后是学院、全校,最后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专辩论赛,获得了优秀辩手称号。

在参加一系列的比赛前,开始得到更加专业的思维、表达、发声、仪容、体态的训练;而历练了这些唇枪舌剑的辩论之后,面对公众有效呈现的功力得到了很好的修炼。

工作以后,在从事培训咨询行业的10年时间里,开始过上了“以口养口”的生活,当众讲话、专业表达成了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一次的历练都使得自己“冰山下”的沉淀多了一点。

走到今天,我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没有从小到大,数百次的台上表达、台下练习的经历,我绝对没有足够的心得与体验来以书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在我看来,每个演讲者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必须持续地修炼两座知识仓库:专业知识与人生经验,其中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读万卷书,人生经验主要来源于行万里路以及阅人无数。演讲者只要在这两座知识仓库之间建立起自如切换的桥梁,就可以在表达中做到深入浅出。

02

底层二:激情


在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之下,就是表达者的激情。

激情首先是一种态度,“公共演讲与表达之父”亚里士多德相信,成功的演讲者与表达者都有一种“精神病态”,那就是对演讲主题充满激情。

一般沟通者则很少,甚至很难对他们的话题表现出兴奋感,而像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等富有激情的表达者几乎每一次做演讲或公众表达时,都表现出令人眩晕的兴奋感,与此同时,几乎百分百的听众都会被他们的激情所点燃。

不要怕难为情,大方地和听众分享你的活力和激情。除了说出来,表达者还必须把你的激情充分地展现出来:你的眼神必须坚定,你的手势必须有力,你说话的语气语调必须干脆利落……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服、打动你的听众。

激情同时是表达者的成功秘诀,关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可乔布斯的观点。

当年他接受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口述历史和视频系列采访时,他表示,是毅力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家区别开来,而毅力来自于激情。

“如果你对工作缺乏足够的激情,你就无法生存,最终你就会放弃。所以,你必须有一个想法,或者树立一个靶子式的问题,或者发现一个亟待纠正的错误,这样,你就能保持兴趣和激情。”

写到这儿,我要隆重地向大家推荐另外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由著名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便是剧中男主角的原型。20世纪80年代,现实生活中的加德纳为了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不懈努力。

一开始他很不容易才得到在一家声名显赫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然而实习期间没有薪水,成功转正的希望也很渺茫,但遇到挫折的他仍不放弃,重新振作起来,到处寻找机会。

当时,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晚上就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一个地铁站的卫生间里过夜。更糟糕的是,加德纳还需要承担抚养他两岁儿子的重担,父子二人晚上就睡在卫生间的地板上。

每天早上,加德纳都不得不换上他唯一的一身西服,将儿子寄养在一家很有问题的日间托儿所。股票经纪人实习期满时,加德纳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并赚到了数百万美元。

一次,在接受《商业周刊》专栏采访时,记者问他:“加德纳先生,你是怎么找到动力,让自己咬牙坚持下去的?”

他的回答发人深省,“找到你挚爱的工作,那么,太阳还没升起时,你就迫不及待地去做你热爱的工作了。”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所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职场表达也是如此,伟大的演讲大师之所以充满激情,是因为他们热爱当众表达,享受那种与他人分享交流的感觉。

他们充分聆听内心的声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他们的语言成为释放激情的舞台,进而唤起听众的热情。

03

底层三:

思维与行为习惯


如果我问你,你会开车吗?80%的职场人士都会从钱包里掏出自己的驾照,在我眼前晃一晃。

我接着再问你,还记得你刚刚拿到驾照,独自开车上路的情形吗?你肯定记忆犹新,尤其如果你驾驶的是手动挡汽车。是不是有些小紧张,同时又有些小兴奋?

坐在驾驶位上定定神,扣好安全带,然后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告诉自己做如下的动作:

1)离合器采到底,挂一挡;

2)开左转向灯;

3)鸣喇叭;

4)松手制动;

5)左脚慢慢抬离合器,右脚轻轻给油;

耶,车子终于开动了!

当然,开动归开动,也许在从家里到公司短短的3~5公里路程上,你还是会在中途熄火几次,进了车库倒车的时候还要手忙脚乱好一会儿。

看到这儿,也许你正在会心一笑吧?

向大家坦白,我遇到最糗的经历是,有一次开出去很远了才不经意地发现居然忘了松开手刹!现在,如果你已经是一位驾驶里程数超过5万公里的老司机,我再问你,你还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每一个驾车的环节和步骤吗?

当然不会,因为已经不需要了。

所有的这些动作已经成了你的习惯,变成了你的“肌肉记忆”。

美国著名培训大师、管理畅销书作家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成功源自于良好的习惯,表达也是如此,“职场表达冰山模型”中的最底层来自表达者的习惯。

前面我提到过,2天、2周,甚至2个月的表达培训都无法让表达者产生质的飞跃。

表达者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练习,有意识地塑造正确的表达习惯,从思维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建立。

表达者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面对听众时,不用提醒自己,你都知道你有着无可挑剔的身体语言:从手势到站姿,从眼神到微笑。


当听众的身体语言告诉你他/她的注意力在下降,兴趣度在减少时,你知道该运用哪些手段来调动听众的能量水平,让现场气氛重新HIGH起来。


当你在强调一个观点,描述一个事例,或者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你知道如何协调运用声线、身体语言,以及个人情感,使得效果充分体现。

对于职场表达者来说,建立良好的提升表达能力的习惯更加重要。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环节:计划、执行、反思。

通过研究无数个案例,可以发现,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演奏家、棋手,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对他们的练习时间进行统计的结果都无一例外地显示‘10000’这个神奇的数字。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的练习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人,仍然达不到世界级专家的水准。然而,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练习,一个人的技能就达到真正的世界级专家的水平,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

可以看出,人脑的确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才能吸收消化所有必要的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通,完成成为世界级专家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根据列维京和格拉德威尔的研究,“10000个小时”的成功定律和我们所了解的大脑的学习理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学习需要神经组织的整合——大脑将信息整合,做出反应,再通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学习。我们对某一特定行为的体验越多,大脑中的这种联结就变得更紧密。

现在,让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10000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一周练习20个小时,共计10年的练习时间。

为了证明这一理论,格拉德威尔讲述了甲壳虫乐队的故事。毫无疑问,甲壳虫乐队是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歌迷最多、最为成功的乐队。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支乐队并不是在英国奠定了其全球摇滚事业的基石。

1960年,甲壳虫乐队成立之初,它的年轻成员们曾穿梭在德国汉堡市雷佩尔街的各类俱乐部进行演出。据格拉德威尔的记述,甲壳虫乐队在1964年首次取得成功、征服世界之前,已经在汉堡演出了不下1200场,有时一口气不停歇地演出8个小时。

这是意义非凡的技艺表演,因为大多数组合在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没有这样高强度地合作过。乐队成员在一起合作的时间越久,他们的技艺就越发炉火纯青,他们也变得越发自信。“

顺便说一句,”格拉德威尔写道,“从甲壳虫乐队成立之日,到他们的新专辑《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和《白碟》的问世,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不妨掐指算算,从记事开始到现在,你用在锻炼自己职场表达力上的时间究竟有多少——10个小时?100个小时?1000个小时?还是?当然,任何时候用功都不算晚!


关于作者:宋春涛,曾供职于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担任人力资本咨询资深顾问。

本文整理自《想清楚,说明白》,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原创首发。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mei-yi-wei-zhi-chang-biao-da-gao-shou-dou-ju-bei-zhe-3-xiang-di-ceng-neng-li.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