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ppt:《红楼梦》阅读提要:第三十五回至第三十六回-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红楼梦》阅读提要:第三十五回至第三十六回

```html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回目解释:

①“白玉钏”,金钏的妹妹,亦是王夫人的侍女。

②“黄金莺”,宝钗的丫鬟,能言善道,机智灵巧,深得宝钗喜爱。

③“梅花络”,即梅花结。“络”,指类似网状的物品。

重点情节:

①黛玉感叹命途多舛。②贾母赞赏宝钗。③王夫人钟意袭人。

经典语言及解说:

1、“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这是黛玉的一段内心独白。看到潇湘馆“竹影参差,苔痕浓淡”,黛玉触景生情,想起《西厢记》中“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两句诗,感叹“双文”命薄。

“双文”即崔莺莺,出自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情节是:双文遇人不淑,被张生始乱终弃。元代王实甫将《莺莺传》改编成杂剧《西厢记》,主题也变成“叹真情难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黛玉由双文联想到自己。双文明薄,在爱情中经历波折;然而在生活中还有孀母和幼弟相伴。“孀母”,指失去丈夫的寡母。“弱弟”,指年幼的弟弟。黛玉觉得自己比双文明更薄,不但与宝玉的感情跌宕起伏,而且生活中孤苦伶仃,“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没有一个亲人。

黛玉命运多舛,令人叹息。然而性格即命运,黛玉的不幸,与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密切相关。

2、“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这是薛蟠对宝钗说的话。前一晚,薛蟠与妹妹宝钗发生争执,他的气话得罪了宝钗,导致宝钗“整夜哭泣”。第二天,薛蟠为此向妹妹赔罪,一边向宝钗作揖,一边说着讨好的话。

薛蟠,外号“呆霸王”,平日脾气粗暴、挥霍无度、不学无术,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但是作为哥哥,对妹妹宝钗却是十分疼爱。

第十九回,黛玉因“冷香丸”一事感慨,“即便得到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为我制做。”由此侧面可以看出薛蟠对妹妹的好。他为治好妹妹的“热毒”病,四处寻找药材,并亲自炮制。

第三十七回,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想帮忙,她让薛蟠准备几篓大螃蟹、几坛好酒和四五桌果碟。薛蟠二话不说,就筹措好这些物品送来。

第六十七回,薛蟠从江南“游艺”回来,带了整整一箱礼物给宝钗。其中一个泥捏塑像特别受宝钗喜爱,其塑像与薛蟠本人毫无差别。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拿着薛蟠的小像细看了一番,不禁笑了出来。从这一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们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样是兄妹,薛蟠对宝钗的关爱远胜于贾珍对惜春、贾琏对迎春。

3、“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

这是贾母说的话。宝玉想吃莲叶羹,凤姐说这种东西平时很少做,不如多做些,老太太、姑妈、太太大家都有份。贾母听后,调侃凤姐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猴儿”是贾母对凤姐的昵称,形容她机智乖巧。“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是说凤姐会顺水人情,用公共的钱讨好大家。

文本中,贾母多次戏称凤姐为“猴儿”。第二十二回,凤姐说贾母偏心,把私房钱都留给宝玉,贾母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第三十八回,凤姐拿贾母额头的伤疤开玩笑,说贾母从小福寿不小,额头上的那个窝儿是用来盛福寿的。贾母听后都笑软了,说:“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贾母对凤姐还有其他戏称,如“凤辣子”、“泼皮破落户儿”(第三回)、“没脸的”(第五十回)等。这些称谓看似贬抑,实则褒扬,表现了贾母对这个机敏能干、能说会道的孙媳妇的偏爱和宠溺。

4、“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是宝钗说的话。对这句话,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种,宝钗是为了讨好贾母,没有其他意思。第二种,一褒一贬,宝钗恭维贾母而贬低凤姐。第三种,宝钗既奉承了贾母,也恭维了凤姐。

笔者认为是第三种。一是人物性格使然。宝钗性格平和,与人为善,不会轻易得罪人。二是说话情境使然。当时贾母打趣凤姐,众人都很开心。宝钗没有理由破坏这种和谐氛围。三是人物关系使然。宝钗和凤姐是表姐妹,没有矛盾,且在宝、黛二人的感情问题上,她们都认同和看好,宝钗没有理由去贬低凤姐。

此外,宝钗称凤姐为“凤丫头”,并非对凤姐不敬,正如宝钗称黛玉为“颦儿”,没有丝毫恶意。文本中,宝钗或当面或背后多次称凤姐为“凤丫头”。第四十二回有三次,第四十四回、第五十七回各一次等。结合说话的具体语境,并无轻慢凤姐之意。如果宝钗真的瞧不起凤姐,按照凤姐的性格,她必定会报复。

宝钗与凤姐是平辈,年龄上相差不大。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随和、不生分。

5、“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这是贾母对宝钗说的话,“他”指凤姐,“你姨娘”指王夫人。贾母这番话有三层含义:一是自谦。贾母说自己老了,比不了当年了,但潜台词是自己当年很能干,比如今凤姐更出色。二是不满。贾母对儿媳王夫人颇有微词,认为她“寡言木讷”,不招公婆喜欢。三是夸奖。贾母称赞凤姐不仅聪明,而且“嘴乖”,招人疼爱。

笔者认为,王夫人木讷的性格有三个原因:一是天生的,二是婆婆贾母太强势,三是儿子贾珠的去世。让凤姐当家理政,应该是贾母的安排,以表示对儿媳王夫人的失望。

6、“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这是贾母说的话。这句话到底是真心夸宝钗还是暗中损她?“我们家的四个女儿”是否包括黛玉?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家的四个女儿”包括黛玉,但不包括元春。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排了几席家宴,并无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脂砚斋评点道:“将黛玉亦算为自己人,奇甚!”这里明确交代了,宝钗、湘云是客人,黛玉是自己人。

按理说,黛玉也是客人。只是她父母双亡,林家又没有近亲,她只能在外祖母家长住下来。正如凤姐对宝玉说笑:“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第十四回)加上贾母照顾、贾政关怀、宝玉爱恋,谁还敢把黛玉当客人呢?即便王夫人不待见黛玉,也只能暗中使绊子。

这时候的元春已经入宫,并被封为“贤德妃”,不再属于贾府。按照封建礼教,贾母不能随便对贵妃评头论足,更不能拿贵妃与宝钗比较。如果真的要比,结论必然是元春胜过宝钗,因为她是“贵妃”。

再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贾府与薛家是亲戚,是世交,是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贾母不是普通人,不会轻易怠慢或得罪薛家母女。其次,宝钗做客贾府,识大体,明事理,谦恭宽厚,端庄贤淑。贾母深以为然。第二十二回,贾母喜欢宝钗的“稳重和平”,亲自拿出二十两银子给宝钗过生日,连黛玉都嫉妒。再次,如果贾母说的是反话,薛姨妈也不是糊涂人,听得出弦外之音。但从她与贾母相谈甚欢的情景来看,贾母的话没有贬损宝钗的意思。

7、“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

这是凤姐说的话。她运用了夸张手法,故意言过其实,表面上抱怨贾母压榨自己,实际上是当众多讨贾母宠爱,彰显自己的孝心。

俗话说,会说的让人笑,不会说的让人跳。凤姐属于会说的一类。她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能营造氛围,常逗得众人哄堂大笑。她是优秀的演员,能适应各种场合,随机应变,是贾母的“开心果”。

当然,贾母也是一个幽默感很强的老太太。凤姐会说,贾母会听,二者互相得当,否则,凤姐的“没大没小”只会让老太太不高兴。

8、“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

这是傅试家两个婆子的对话,她们在一起谈论发生在宝玉身上两件呆气的事。第一件事发生在第三十回:龄官在地上划“蔷”字,天下大雨。宝玉提醒她:天下大雨了,你的身上都湿了,自己也全身湿透而不觉。第二件事发生在第三十四回,宝玉碰翻碗,把汤泼在手上。自己烫了手不觉,却关心问玉钏:“烫了哪里?疼吗?”引得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

在两个婆子看来,宝玉是个傻子,“果然有些呆气”。她们看不懂宝玉的所作所为,更看不透宝玉的内心世界,才会把宝玉的痴情误解为“糊涂”。她们无法理解,龄官是个戏子,玉钏是个丫鬟,连她们都看不起的人,宝玉为什么要对她们那么好。

当然,这两个婆子低估了宝玉的智商和情商是不公正的。

宝玉是个“情种”,他体贴、温柔、多情、忘我,能体察别人的心情,急人所急,“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第五回)。他不仅对龄官、玉钏痴情,对大观园里的许多女孩也痴情,甚至对园外的女孩如二丫头(第十五回)、傅秋芳(第三十五回)以及墙上的美人画像(第十九回)也痴情。然而,宝玉的“痴情”是有条件的,这些女孩必须是未出嫁的。在宝玉的观念中,“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第五十九回)

所以,我们也不要把宝玉的“痴情”过度解读为“人间大爱”,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等等。过度拔高也是不适宜的。

9、“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哪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

这是傅试家两个婆子说的话。根据脂砚斋批语,《红楼梦》最后一回安排了一份“警幻情榜”,评价宝玉为“情不情”。对于“情不情”,脂砚斋解释为“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第八回)。现代解释是,前一个“情”是动词,意思为“动情”“用情”“多情而痴迷”;“不情”是名词,意指“无情的、不懂情的、没有感情的人物或事物”。

龄官深爱贾蔷,对宝玉总是不理不睬;玉钏因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hong-lou-meng-yue-du-ti-yao-di-san-shi-wu-hui-zhi-di-san-shi-liu-hui.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