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字体:古代印章形式和章法简介-字体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古代印章形式和章法简介

古代印章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战国玺系统、秦汉印系统以及隋唐系统。从使用范围来看,除了皇帝和皇后的印章系统之外,主要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私印虽然受到官印的影响,但其尺寸通常小于官印。从文字学角度来说,私印的文字相对简化且装饰性强,而官印则更加规范。

战国玺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可以分为齐(东)、燕(北)、晋(中)、楚(南)四大系。

三式秦汉印

秦(西)系。此外,晋系风格典雅安静,注重细节;楚系柔美飘逸,具有明显的书写性;齐燕二系虽然共性较多,但以其险绝豪放、大气磅礴为特点;秦系则非常规范,气氛庄严厚重,与六国玺有明显区别。六国玺的印式虽然不同,但大致统一,印间灵动变化多,表现力强。它们的边框坚实厚重,与内部互为补充。其最具代表性的印式,当属燕、齐系的大型官玺,气势恢宏,尽显气度。

战国时期的秦印受到了楚系界格玺的影响,吸收了楚国的文化精髓,到了秦代,进一步强化了中宫、纵横、四面、八方的界格印式,反映了与国家、城市以及庭院空间一致的方位意识,是执政区域的象征。官印系统的形制统一,以一寸见方为基准,大小来区分等级。汉代继承了秦朝的规格,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继续发展方正的印风。这种印式系统伴随着纸绢文书的使用,以及简牍、白文、印绶和封泥传统的废止而演变。

隋唐印系统则以官署印为主,因印章用在纸绢文书上,印章尺寸增大到5厘米以上,采用粗边朱文印式,文字装饰布满印面,避免文书空白留下篡改的机会。隋唐印式的布局以有行无列为主,笔画间距均匀,取势平行,字与字之间独立性较弱,更注重行的构建功能。这种印式到明清的细朱文流派时趋于经典化。至此,与古玺式、秦汉印式共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篆刻章法布局传统。

三式隋唐印

印学大约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论述技法形式的篇章多见于明清时期。

篆刻技法内容包括章法、字法和刀法三部分。

明清时期的印论中,涉及技法形式的论著往往提到章法,统领篆法、字法和刀法。篆法指字体及其书体,字法指字之间的主次繁简等匹配关系,刀法指执刀与具体表现手法和风格。章法则是整体布局的核心,讲求顾盼生姿,增减得体,疏密合宜。在章法、篆法、字法、刀法四者关系中,章法为首,所谓"总摄",视章法为排兵布阵的总则。

沈野《印谈》说:"刀法最难,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章法强调整体性的同时又要局部呼应,顾盼原则包含了这种关系。

甘肠《印章集说.章法》指出:"章法即布置成文。要达到其精妙之处,需遵循古印的准绳。了解六种字体,字的多少,文的朱白,印的大小,画的稀密,取巧,才能使其相互呼应,一气贯通。"这段话详细论述了章法,并提出不仅要遵循传统,还要有变化。

潘茂弘《印章法》专设有《章法》和《章法论》两节。他在《章法》中说:"章法,一个方印的表象,一字不适,便失神气。易字自然,不可强增,又不可弄巧。要知道秦文不混于汉篆,小篆不合六朝。"在《章法论》中他进一步指出:"……篆不一体,或平列,或相让,或大小,或长短,布局必须疏密得当。”这将书法章法与篆刻类比,是篆刻章法理论的进一步拓展。

袁三俊《篆刻十三略.章法》提到:"章法需连贯,如同建筑布局,堂户庭除,自有位置。章法布局应当整体一气贯注,顾盼生姿。"这是以建筑布局类比篆刻,反映了章法空间方位的秩序观。

吴先声《敦古堂论印》说:"章法是成章的表现。少则一二字,多则数十字,体态各异,浑然天成。”这里泛论了章法布局的整体性,多字印与少字印的布局各有不同,强调自然天成。

徐坚《印戈说》指出:"章法如布阵,首尾相映,奇正相生,起伏相间,各随字势,错综离合,天然成妙。删繁就简,取妙逞妍,则会有诸多病症。”以兵法形势类比章法,主张自然。

王维堂《摹印秘论.雕虫清话》说:"章法总摄字篆,布置得宜,大印端严,小印文雅,增减有度。"他将章法地位提升到最高,并统摄字法、刀法。

徐上达《印法参同.章法类》的章法系统最为完整,不仅总论章法,还细分为十二节,涵盖了情思、边栏、格眼、空地等多方面,细致论述了篆刻理论的完整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

综上所述,古代印论中关于章法的论述始于明代,并延续到书论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章法系统。篆刻章法不仅有兵法形势论,还有空间方位论,最终在所有技法形式中,上升为总纲。

篆刻虽然只在方寸之间,但内容丰富,其章法观念高度概括,具有整体意识。用篆刻理念统筹书法,对书法章法的整合性极为有利,将书法视为大印,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gu-dai-yin-zhang-xing-shi-he-zhang-fa-jian-jie.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