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世界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显得有些纷乱,却更像是人类等待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无论科学、文学,还是艺术领域,那些注定能得以传承的伟大创作者,似乎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向世人展示其充满传奇感的华彩历程。
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身处并热爱那个时代,他见证着那个时代的革新。1899年,作为卡地亚家族第三代传人,他带着家族的使命和对于艺术的独到理解,入主了巴黎和平街13号,并在这里引领和见证了卡地亚在美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从 “花环风格”到“装饰艺术”,再到之后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时期的“黄金年代”,都与路易·卡地亚息息相关。也正是在这里,作为品牌的缘始之地,和平街13号开创了属于卡地亚的百年传奇。
翻新后的巴黎和平街13号
Lucie et Simon © Cartier
20世纪初的巴黎和平街13号
Archives Cartier Paris, André Taponier © Cartier
“和平街13号是卡地亚品牌的发源地,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与伦敦新邦德街精品店和纽约第五大道精品店并立为卡地亚三大‘圣殿’。”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礼乐(Cyrille Vigneron)表示。
巴黎和平街13号店铺橱窗
Lucie et Simon © Cartier
和平街13号,见证时间的传奇
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 约1904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Emile Friant © Cartier
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波及整个欧洲大陆,从19世纪末至一战爆发前,欧洲社会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欧洲的文化、艺术及生活方式在这个时期盛况空前。铁路开始连接欧洲各大城市,高级时装在巴黎萌芽。彼时,路易·卡地亚并未跟随时下流行的“新艺术流派(Art Nouveau)”,而是以18世纪新古典主义美学为基础,将花环主义风格引入品牌,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柔美的花卉、藤蔓、蕾丝、丝带等富有曲线的造型,开始成为珠宝美学的新宠,一个脱胎于自然主义的“花环时代”就此开启。
对于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的路易·卡地亚,开创性地将铂金运用到珠宝设计里,并为其找到了最佳搭档:钻石。这也开创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好。这种风格从新古典主义建筑和18世纪的法国装饰设计——例如饰边与铁艺等元素中汲取灵感,还同时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植物元素。涡旋、花环、棕榈叶、月桂叶和橄榄叶等图案,在钻石铂金作品上展现优雅姿态。而这种新古典主义与铂金的结合,也被称为“花环风格”。
玛丽·波拿巴公主的婚庆花篮,1907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巴黎——是举世闻名的光之城,而和平街13号,恰好位于这座城市的心脉之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作为品牌引领者,路易·卡地亚将自己的全部才华都贡献在与卡地亚的共同成长之中,包括创作出世界第一枚“现代腕表”—— Santos de Cartier 腕表。
Santos de Cartier 腕表的诞生源于路易·卡地亚和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之间的友谊。山度士·杜蒙是世界著名的飞行先驱,他曾向路易·卡地亚抱怨,在飞行途中很难查看怀表上的时间。于是,卡地亚在1904年送给他一块手表,从表盘上可以直接看到时间,以便他驾驶飞机时集中注意力。
这块手表的问世标志着制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根据品牌档案中的描述,Santos de Cartier 是第一款融合“垂直表耳”的腕表。这种创新与现代美学高度结合,同时兼顾了功能和样式。此前大多数表盘都是圆形的,但这款 Santos de Cartier 腕表采用了方形表壳,这种流线型设计实现了优雅与功能的理想结合。1911年,卡地亚以 Santos II 为名正式量产并对外发售,同时也为现代卡地亚腕表奠定了基础。
路易·卡地亚办公室沙龙,路易·卡地亚在此创作出诸多传世的品牌标志性设计,包括Santos de Cartier腕表
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在设计上,无论是功能还是造型角度,Santos 腕表都开启了现代腕表的新纪元。根据当时的审美,将功能与造型统一,成就了不朽的经典款式。除了显露在表壳之外的螺丝装饰,还有许多元素日后也成了卡地亚腕表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如轨道式分钟刻度、罗马数字,还有以宝石装饰的表冠,象征了卡地亚的珠宝基因。
正是在巴黎和平街13号,路易·卡地亚提出了这一前瞻性设计的创想,这也见证了之后欧洲审美风潮的改变:人们开始逐渐抛弃冗余的怀表,转而选择携带更为方便的腕表。
这些开创性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卡地亚发展的基调:珠宝与腕表,就像是卡地亚的两条共同并行的重要轨道,并在日后,始终闪耀在世界顶尖的珠宝腕表制作行业之中。
贞·杜桑,1923年
© Baron Adolph de Meyer / Archives Cartier
随后到来的20世纪20年代,不仅仅是装饰艺术(Art Deco)在欧洲的兴起,路易·卡地亚也为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贞·杜桑。她于1920年加入卡地亚,为品牌设计手袋。1925年,在路易·卡地亚的指导下,贞· 杜桑受命主持新创立的“S部”(S代表银饰),同时也将她的独特创意融入系列配饰作品,在此期间,贞·杜桑更多地参与到了珠宝设计当中。
1933年,贞·杜桑被任命为卡地亚创意总监,这对品牌和她本人来说,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成为总监的贞·杜桑,将办公室就选在和平街13号,并在此写下了卡地亚创作史上最值得纪念的篇章。”卡地亚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表示。
贞·杜桑不仅仅将卡地亚的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更广泛的领域,也把自己不受拘束的想象力融入到品牌的基因里。她将自然界灵动的动植物加入到设计之中,赋予了珠宝更多生命力。与此同时,她自由大胆的个性,也充分体现在旗帜鲜明的设计中。
(上)卡地亚火烈鸟胸针,1940年,卡地亚巴黎,温莎公爵夫人定制,© Cartier Collection
(中)卡地亚老虎胸针,1957年,卡地亚巴黎,由芭芭拉·赫顿购买,© Cartier Collection
(下)卡地亚蛇形项链,1968年,卡地亚巴黎,玛利亚•菲力克斯定制,© Cartier Collection
胸针戴在胸前,临近心脏,所以胸针比其他首饰更贴近自己的精神信仰。1942年,贞·杜桑创作了一枚“笼中鸟”胸针,这枚象征占领和压迫意义的胸针被放在巴黎和平街13号的橱窗里公开展示,她也因此受到警方的传讯……1944年,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8月底解放巴黎,于是这面橱窗里出现了一枚新的胸针——一只采用法国国旗红、白、蓝三色打造的“自由鸟”挥动翅膀破笼而出,彰显了家国光复后的喜悦。
“笼中鸟”胸针设计手稿,1942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自由鸟”胸针,1944年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而在此之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贞·杜桑的带领下,灵动的动物风格被发挥到了极致,“猎豹”系列成为卡地亚在新时代闪亮的标志。
猎豹斑纹在卡地亚的创作上的首次出现,是以抽象形态点缀于女士珠宝腕表上,卡地亚巴黎,1914年
© Cartier Collection
(上)卡地亚猎豹胸针,卡地亚巴黎,1948年,温莎公爵夫人定制,首枚立体猎豹胸针,© Cartier
(下)卡地亚猎豹胸针,卡地亚巴黎,1949年,温莎公爵夫人定制,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这也让和平街13号成为了现代和当代珠宝业的奠定基石,见证现代腕表的发明问世和 Panthère 猎豹系列作品的诞生。”皮埃尔·雷诺表示。从路易·卡地亚到贞·杜桑,他们共同引领了卡地亚品牌的风格与创新,同时,也让整个世界的美学体系留下了色彩鲜明的一笔。
被记录的历史
从19世纪到现在,许多发生在和平街13号的故事悉数在档案馆详实记录
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这些诞生在巴黎和平街13号的传奇故事,之所以能够在今天被我们所熟知,也来自于这里在设计初期时的构想——档案馆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历史能够在此被更为详实地记录、保存下来。
在保护自身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卡地亚一直以来都极具前瞻精神,无论是作品的保护修复和珍藏售卖,还是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维护都备受重视。从19世纪初直到现在,在巴黎的档案得到了极为完善的保存,几乎毫无遗漏。
除各类文献记录之外,卡地亚档案馆还收藏了大约四万张照片底片,其时间跨度横跨了整个摄影史。从1907年开始,品牌就系统性地为每一件作品拍摄与实物等大的照片。此外,卡地亚档案馆还收藏了大量与实物等大的手绘图纸,包括草图和制作图,这些是记录珠宝创作过程的重要文档。
彩照底片,记载 1925年卡地亚制作的一顶镶嵌有铂金、祖母绿、珍珠及钻石的头饰
Jean-Marie del Moral © Cartier
至今,卡地亚档案馆为品牌历史提供了详尽的记录,包括无数文献、邀请函、广告、由设计师整理辑集的照相簿,以及大量业务往来信件和旅行日记。这些保存丰富的档案,是卡地亚自创始之初就已展示出的创造活力最强有力的明证。
1910年在巴黎创作的卡地亚头饰作品的石膏模型、手绘稿及照片,被收藏于卡地亚档案馆
Jean-Marie del Moral © Cartier
从许多旅行日记中,可以找到卡地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百年来,卡地亚的掌舵人们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雅克·卡地亚(Jacques Cartier)在20世纪10年代曾到亚洲、中东等地旅行,采购大量珍珠、宝石,结交印度王公贵族,宝石雕刻也由此融入卡地亚创作当中,形成了后续标志性的“水果锦囊”系列。
卡地亚水果锦囊项链,原创于1936年,图为1963年改款后的设计
© Cartier Collection
路易·卡地亚和贞·杜桑均积极拥抱世界文化,不管是埃及、伊斯兰还是远东文化,他们也将其中的特色元素引入了珠宝作品中。
这些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也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的青睐,其中包括中国顾客。
一百多年前的1914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位于巴黎和平街13号的卡地亚店铺迎来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顾客。从18日到23日,这位在卡地亚档案中名为 PRINCE TSAI LUN 的顾客数次光临,购买了化妆盒、手提包、腕表、铅笔等。这位顾客就是爱新觉罗·载抡。这些,亦在卡地亚档案馆有着详尽的记载。
在卡地亚店铺采购的顾客,约1924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Robert Desouches
在皮埃尔·雷诺看来,这也恰恰彰显了和平街13号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是卡地亚风格的诞生地,亦是与顾客建立深厚连结的发源地,可谓是卡地亚当下的象征……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都在这里留下足迹,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不期而遇。这里不仅是卡地亚的历史中心,更是品牌走向世界的起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在卡地亚位于巴黎、伦敦和纽约的三座“圣殿”中,和平街13号占据独特地位。1899年,与父亲阿尔弗雷德(Alfred)会合的路易·卡地亚决定在巴黎为家族企业创建一处新基地,由此缔造后继的辉煌。
因此,和平街13号是所有灵感的孕育之所和起兴之源。从这里开始,最终回归此地。
和平街13号,是名副其实的卡地亚之家。“1908年,卡地亚巴黎杰出的销售顾问们从此处出发,前往中国、伊朗或俄罗斯。1909年,卡地亚纽约第五大道精品店建成。和平街13号是卡地亚全球精品店的灵感之源。这里是卡地亚早期发展的象征,也是品牌创立的标志。” 皮埃尔·雷诺表示。
焕新重生,与时俱进
如今,崭新的和平街13号经过历时两年多的修整,焕然新生,经全面重新构思、设计及整修,再度启幕,呈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样貌。
“近年来,卡地亚一直不断进行着全球精品店的改造。我们没有将同一个概念复制到世界各地,而是希望每个精品店都是独一无二的,且能够植根于它们所处的城市和社区。在包括另外两座‘圣殿’——伦敦新邦德街店及纽约第五大道店在内的诸多精品店翻修一新后,是时候让历史悠久的和平街13号完成蜕变了。历时两年多的翻修工程,它已被全面重新设计及整修。保持一切事物的与时俱进是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作品方面,也包括建筑风格,以构筑未来属于我们的瑰宝。”思礼乐这样说道。
店铺的翻修过程
Laziz Hamani © Cartier
在这一次修缮当中,对于和平街13号的修缮以柔和明亮为主基调,品牌不同时期的装饰风格相互碰撞,向历史风格致敬的同时,为它们赋予隽永的现代风貌。与此同时,“于卡地亚而言,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品牌战略方面的首要考量,也是品牌整修工程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平街13号精品店的翻新就是以生态领域的最高标准为指导的。该项目经周全考量以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采用生物气候建筑设计以减少能源消耗,包括使用负责任的建筑材料,并尊重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精品店工作人员的福祉也被纳入考量。”在谈及精品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的努力时,思礼乐表示。
在设计风格上,当年因其黑色大理石而闻名遐迩的外墙,如今得以完整保留。卡地亚专属调香师玛蒂尔德·劳伦(Mathilde Laurent)与专于花艺和园艺设计的 Studio Mary Lennox 工作室合作,设计垂泻而下的植物装饰,以令外墙更醒目迷人。
一迈入店内,目光便被引向精品店的深处,巴黎建筑内院风格的中庭,垂直贯穿于整个建筑,为之创造了呼吸的空间。中庭上方的玻璃穹顶,使建筑的六层空间沐浴在自然光线中,并在各个空间之间建立关联,一如卡地亚历史上的不同风格之间的隔空对话。
卡地亚巴黎和平街13号精品店
Atrium, Ground Floor © Fabrice Fouillet
深远的景深将目光引向后方的中庭,探寻明亮的光源。一切都采用开放设计,以使本次翻新工程的核心元素——自然光能渗透所有空间,营造让人自在探索的舒适氛围。如皮埃尔·雷诺所言,和平街13号历经多次变化,但理念始终不变:“确保访客的舒适度及跟随顾客需求的变化——希望获得愉悦的消费体验,而自由度,是最基本、需要考虑的一点。”
另一贯穿整栋建筑的设计线索是历史沙龙,分布在向公众开放的四层空间中,令人驻足流连。展示卡地亚历史传承与创意实力的同时,亦提供一隅主题休息区。每个沙龙自成一格,呈现品牌历史或风格领域的重要元素。
“和平街13号变换过万千面貌,鉴于本次翻新的规模,唯有1910年和1913年间的那次扩建可与之相提并论。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工程把和平街11号也扩容至店铺建筑范围内。一个多世纪间,这座传奇圣殿顺应习俗,与时俱进,致力于向顾客和参观者开放更多的空间;同时,始终兼顾他们自在无拘的感受和自由探索、挑选心仪作品的意愿。本次工程将此双重追求推至全新高度。”皮埃尔·雷诺说道。
楼层分布
首层
这里,以路易·卡地亚办公室重整再造及诗人让·考克多(Jean Cocteau)命名的两个沙龙经悉心修复,通过温暖的细木壁板装饰,映衬卡地亚历史传承中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让·考克多院士剑,以及一系列珍罕典籍和档案,收藏于路易·卡地亚沙龙(Louis Cartier Salon)的图书馆内。
“卡地亚是奇妙的魔法师,用一种迷人的方式,从一缕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 让·考克多的诗句,被镌刻在同名沙龙中陈设的由 Atelier Midavaine 工坊制作的漆木屏风上。
(上)让·考克多沙龙,Laziz Hamani © Cartier
(下)让·考克多院士剑,Laziz Hamani © Cartier
二层:订婚和结婚作品专区
珍贵材质结合金色和粉彩色调,通过舒缓柔和的光线,展现灵感来自植物世界的曲线和反曲线设计,散发现代气质的巴黎风情。
动物与植物沙龙
© Fabrice Fouillet
三层:高级珠宝专区
临和平街一侧的“装饰艺术”(Art Deco)、“印度”(Indes)和“灵感”(Inspiration)等专门提供特别订制服务的沙龙,以及临庭院一侧的“动物与植物”(Faune et Flore)沙龙,令访客完全沉浸于卡地亚多个历史时期的美学之中。
装饰艺术沙龙
© Fabrice Fouillet
四层:顾客服务区
通过中庭的两座电梯,可直达四层,卡地亚在此为顾客提供一应俱全的服务(保养、维修、个性化定制等)。
顾客服务区
© Fabrice Fouillet
五层 - 六层:
高级珠宝工作坊、卡地亚档案馆、顶层公寓
高级珠宝工坊采用简约现代的建筑风格,自然光从临街的窗户或庭院的玻璃屋顶射入室内,延续着高级珠宝在自然光下制作的传统。六层的部分空间收纳着品牌的一部分珍贵档案,这一空间既兼顾极其脆弱而富有历史价值的档案保存条件,又保证了获准进入此地的人员查阅资料的便利性。
同时,六层设有“Residence”私人公寓,从生活与艺术层面,展现卡地亚诠释当下生活的视角。此空间配有餐厅、沙龙、宽敞的厨房及冬日花园,为此赋予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邀请到访者展开奇妙的探索之旅。
图一:“Residence”顶层公寓,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图二:“Residence”顶层公寓,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图三:“Residence”顶层公寓装饰细节,以卡地亚动植物世界为灵感,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图四:“Residence”顶层公寓装饰细节,结合手工刺绣、丝网印刷两种工艺呈现,Fabrice Fouillet © Cartier
从一层到六层,从展示、销售到工作及生活空间,一如以往地延续了卡地亚不凡的风格以及设计语言。虽然经历了多次蜕变重生,却又每每与辉煌的过往息息相关,过去、现在和未来仿佛皆在这里水乳交融,和谐共存。正如思礼乐的评价,“如今,全面翻修一新的和平街13号揭开面纱,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时期的风格,而是融汇不同时期的设计元素;多种风格兼容并包,各放异彩。巴黎元素由戏剧化的方式演绎,呈现花都鳞次栉比的屋顶、远景风光、隐秘宝藏,诠释诗意盎然的隽永之美。”
犹如破茧成蝶,这里正在经历一场新生。这座将整个卡地亚世界纳于其中的建筑,有史以来首次采用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即使那些曾经似乎隐秘的顶层空间,如今也会迎来更多开放的机会。
正如思礼乐所言,“和平街13号以开阔宏大的空间充分引入光线,是洋溢生活气息的邂逅之地,也是挥洒想象力的创作空间,邀人潜入卡地亚世界的内核,展开探索之旅。含蓄内敛的设计,使建筑成为不凡珠宝的珍藏之所,亦见证了诸多难忘时刻。融汇古今,穿越时空,继往开来。”
巴黎和平街13号的重新开业,也如卡地亚自身一般,隽永而绵长,历久而弥新。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沈艺超
作者丨Benjamin
图片来源丨 卡地亚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feng-hua-bai-nian-ba-li-he-ping-jie-13-hao-de-die-bian-xin-sheng.html
评论列表(196条)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