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ppt:《两晋南北传》一隅三反!历史周期定律中的暗能量-PPT教程免费ppt模版下载-道格办公

《两晋南北传》一隅三反!历史周期定律中的暗能量

是个寒冷而寂静的冬日。寒风呼啸,飘雪纷飞,将整个都城洛阳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 宇文泰坐在书房的窗前,眺望着窗外的雪景。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历史书籍,其中记载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变幻,各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心中涌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自从他接受了董事长的职位,他就决定要将武川集团公司带入一个新的辉煌时代。然而,他深知历史的循环规律,以及其中隐藏的暗能量。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周期,王朝的兴衰、个人的得失,都在这个周期中循环上演。宇文泰相信,只有把握住历史周期定律中的暗能量,才能在这个循

纪史连载小说《两晋南北传》之女神的降临篇 第1话:一隅三反!历史周期定律中的暗能量  

公元534年,宇文泰接任武川集团公司董事长,开始自己的执政生涯。开始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思考一堆治国理政的问题:
1、无论政体、政府还是政党,都要先琢磨明白走什么道路,用什么主义和制度?
2、前面几个朝代,几个政权,几个执政人为啥都这么短命?
3、咱这群武川派,这么多号人,怎么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宇文泰分析了尔朱荣、分析了六镇,分析了北魏、分析了前秦,往前一直分析到晋朝、三国、东汉等等。他叫来秘书,他仿佛灵光乍现了一个念头,赶紧做个表格。

第一次循环:
1、西周朝代(历276年,四海臣服)
2、二王并立(历21年,礼乐崩坏)
3、春秋时期(历367年,混战兼并)
4、战国时期(历255年,强强争霸)
5、秦朝一统(历14年,制度确立)。

而现在应该是第二次循环:
1、西汉东汉(历405年,四海臣服)
2、三国西晋(历111年,礼乐崩坏)
3、东晋时期(历时104年,混战兼并)
4、南北朝(目前已历114年,强强争霸)
5、??一统(历??年,制度确立)

宇文泰仿佛发现了一个暗藏于宇宙的大秘密,眼睛都放光了。没错,历史是有规律的。他要搞明白那个“??一统(历??年,制度确立)”里面的意思。那个“??”究竟会不会是自己?是不是只要能找到一个新的制度,就能结束这段长达400多年从东汉末年一直到现在的乱世,中华大地也会再次迎来大统一王朝?

宇文泰还在分析:
1、中华史前帝国,周朝帝国,为什么那么厉害那么长命?那是因为建立了诸侯分封制度,周礼制度。其中有些周礼到现在还很好用。
2、中华第一帝国,秦汉帝国,为什么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是因为建立郡县、中央集权、儒家。其中皇帝这概念到现在还管用。

宇文泰拿起了《史记》,和群臣一起讨论秦汉第一个帝国的崛起之路。大家一致认为:秦也好汉也好,都是因为商鞅的那次改革。于是一群人开始一场“研究《史记·商君列传》”的学术座谈会。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惠王魏䓨[yīng]赶来见国相公叔痤[读jie不读cuó]的最后一面。

老翁补充一点秦朝以前的知识:以前的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姓是确认血缘关系,氏是确认部族关系。如魏䓨:姬姓,魏氏,名䓨;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另外,纪传体史书中,一般以谁做第一代(也就是主角);那么他的子辈(一般都是士大夫)则不称姓,而称公子;而他的孙辈也不称姓,而称公孙。所以他的叔辈也不称姓,而称公叔。

魏惠王:您不能过早地离开我啊,以后咱这国家大事该怎么办?
公叔痤:我推荐一人,叫公孙鞅,他年纪虽轻,但真是旷世奇才。
魏惠王:老国相,咱们干部提拔一直是看身世的。再说了,你也从现在的领导班子里推荐啊,总不能让我这么直接用你的小跟班,而且还是个从不认识地位卑贱的毛头小子?
公叔痤:大王,相信我,我阅人无数。
魏惠王:你看我怎么样?
公叔痤:……,……。大王,你若不听也行,老臣就请示一句,请您立即杀了公孙鞅,千万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魏惠王:老国相,你一会叫我用他,一会叫我杀我,我脑袋好晕啊。
公叔痤:……,……。
(魏惠王离去)
公叔痤:去,去把公孙鞅叫来。
公孙鞅:相国大人,舍人在此。
公叔痤:小鞅啊,刚才我在大王面前举荐你,但大王支支吾吾的。后来我又劝他杀掉你。没办法啊,我是相国,国家肯定是第一,我先公后私,所以现在劝你赶紧跑吧。
公孙鞅:呵呵,大王他不听您的话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我呢?
公叔痤:(心想这小伙子还是老实人啊……)

《史记·商君列传》: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老翁觉得公孙鞅毕竟是年轻人,没历练没阅历,他怎么自信魏惠王没听进去,再说国君要杀他,哪会等他有时间来揣测国君?另外,公叔痤也够老辣,知道魏惠王是因为根本看不上公孙鞅,就劝公孙鞅逃跑。毕竟这小伙子一逃,那魏惠王自然就会注意他而追杀之了。

结果,幼稚的公孙鞅运气爆棚,他根本没逃,魏惠王也根本没理他。一年后,公孙鞅在魏国“成功”地活成乞丐,饭也吃不上。然后,变成一个难民名正言顺地来到了秦国。

此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嬴渠梁,也快活成了“政治乞丐”。因为:
1、想当年我们老祖宗秦穆公可是春秋五霸之一,现在秦国都成啥样,要经济没经济,要军力没军力。
2、东边的那群诸侯认为我们秦国是蛮夷,国际峰会不带我们玩。
3、旁边魏国通过变法强大起来了,一上来就抢了我们的河西之地。
4、咱东线已经无险可守,不是其他人瞧不瞧得起我们的问题,而是我们家随便被人就冲进来的问题。

公孙鞅在非常合适的时候遇到了秦孝公,提交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革方案。

公孙鞅深知改革的威力和后果。所以为了做足功课,公孙鞅还给秦孝公画大饼:
1、普通人只会看眼前的事、眼前的利益,如果改革机遇到来了,这群人肯定是漠不关心的。
2、有些人会闲言碎语,会冷嘲热讽,但改革有成果,这群人会第一个冲上去摘果子。
3、专家们往往局限性狭隘,只从领域上处事,很刻板,所以大政方针千万别和他们一起。
4、只要对国家有益的,别去管它什么传统不传统的。
5、改革这东西,平凡人只能参与,贤明人只需支持,智慧人只要坚持,剩下的一帮什么玩意随他们去。
6、所以您(秦孝公)智慧,我(公孙鞅)贤明。

读到这里,宇文泰也非常认同地认为:以上这些总结值得每一个领导去学习贯彻。

公孙鞅的变法内容很多,但最核心的有两个方面:

一、土地改革

1、所有的领土,不再分封,全归国家,整个秦国按郡县制划分。

以前周朝的分封制度确实很好,但最大的弊端就是“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于是时间一长,周天子就控制不住下面这群经过几代人而演变出来的诸侯,因为他们只听他们的老大、他们的霸主、他们的大王。

分封制改郡县制后就变成所有人都要听中央的,全是我的小弟。地方官员领国家的工资,治理百姓,按要求收税,服务对象不再是你的上级领导,而是中央。

一时间,原来土地上的这群手握武装力量的领主们,一下子全变成了替中央收钱的包租婆。

直到今天,我们的省、市、县、村、街道的制度还是商鞅变法的这套思路,历经两千多年了,这制度真成熟、真稳定、真先进。

2、允许土地买卖,但要向国家纳税或服兵役。

这条改革的伟大,其实不是土地,而是解决税收成本的问题。以前土地都在士大夫们手里,这群王八玩意,跟国君唱反调就算了,一到打仗一到基建,找谁要钱都费劲,最可恨的还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家底,叫我手下那些公务员怎么去收税。

所以,这条方案一下去,以前老百姓只能种别人的地,现在可以种自己的地了,积极性上去不说,第一可以鼓励开荒,第二农民安心种地不闹事,第三百姓有不动产就踏实,第四国家有多少地、种多少粮、农民有多少等等全部都能搞清楚。

3、公民实行户籍登记。

公孙鞅不仅将秦国人口进行了普查,还对人、对户进行登记,规定成人后必须分户单过,秦民不能随便游走,不许私人开设旅馆。

你生在哪里,就一辈子老老实实在这种地。

当然,公孙鞅也意识到人口集中化和城市化的问题,所以又补充一条开荒移民条例:东边的地不够种,西边的地全都荒着,都给我移民去,谁跑得快的谁就有地种,谁种上地这地就归谁。然后,大批的无产者踏上了“开发西部”的道路。不仅如此,秦国还嫌人口不够,于是大肆宣传“来就给地”的户口迁入政策,搞得东方六国大批公民偷渡移民进来。

4、统一度量和开展标准化。

这里不具体展开了,总之,统一度量是为了更方便于征税,更利于货币制度来管理好国家经济。

而标准化,这对国家的好处太多了。就像现在我们从兵马俑中挖掘出来的秦弩箭头,每个箭头三棱分明,误差不超毫米,由这一细节就可理解为啥秦国能降维打击六国。

二、军政改革

1、设计二十级军爵制,讲清赏罚标准。

以前的爵位都是继承的,士族生士族,寒族生寒族。士族干啥啥不行,寒族要啥啥没有。不能这么玩了。以后,所有爵位只有一个办法:杀敌,拿敌人的脑袋回来领,每砍一个敌首,升一级。“首级”这词就这么来的。

公孙鞅规定:管你过去什么贵族什么皇族的,传了这么多辈的爵位,到你这一代都给我上战场砍人。所以,这个制度大大消除了贱民与贵族的差距,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砍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实,公孙鞅出身的魏国,以前也经“吴起变法”后成功搞出来了叫“魏武卒”的先进军队,制度优越性转化成了胜果,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到公孙鞅那时,这群高待遇的老干部和他们的后代反给国家带来巨大负担。所以,公孙鞅还特意加了一条:如果你自然死亡,爵位就没啦,对没错,爵位不可以继承。

但老百姓还是对爵位疯狂渴望,因为:
1、如果犯事了,爵位是可以抵罪的。
2、想要高收入,想要好衣服,想要大房子,想要更多的小妾,必须要达到爵位的级别要求。

公孙鞅深知人性,还不忘补了一条:爵位虽不可继承,但如果是战死的,你儿子就可以继承。

太血性了。这种规定下,秦国人一上战场,眼睛的哪是有敌人啊,全都是一个个大大的金元宝啊。

2、实行服兵役制度。

以前军队都是士大夫的事,现在不行了,公孙鞅规定:秦国男子到20岁,国家就分地给你,让你种3年。3年后,带着至少攒出的1年的粮食,带上你自己到服役办来登记上岗,开始服役有两年,第1年上前线打仗,第2年在地方或宫廷当警卫。服役期满后,退回乡里颁发良民身份,随时听候国家征调,直到56岁,光荣退休。

别忘记公孙鞅搞过人口普查的,他知道秦国人普遍活不过55岁。

在这规定下,加上户籍制度的加成,国君自然明白:咱国家有多少人,能用多少人,后备有多少人,咱国家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多少,“就业”岗位新增多少,打起仗来军事优势有多大,全部清楚多了。

3、严苛的秦国律法,“暴秦”并非虚言。

秦律较多啊,老翁不是学法的。主要大概是:

第一、五家编为一伍,采取连坐。谁要造反或反政府,告密者赏一个首级的功,藏奸的五家一同连坐。

第二、谁要斗殴就严刑伺候。不是我们现在这种“谁要打架,打赢进拘留所,打输进医院”,秦律下场都很惨的,最惨的叫五马分尸,基本每个村的老百姓都被这种刑法震慑过,公孙鞅到最后自己还体验了一回。

公孙鞅的构思就是:你们老老实实给我种地,要打架给我到国外去打。谁要是荷尔蒙太多精力太旺,要么去战场释放,要么在床上释放,不是杀敌就是生娃,但谁敢打架就办了谁。

于是乎,秦国人的社会氛围超级好,治安也超级好。每个人见到本国人都会发自内心真诚地拥抱。

当然,公孙鞅的“商鞅变法”还有很多,比如重农抑商等等。

最后,就是我们每个人上小学都学到的课本,公孙鞅用让人扛木头给赏金的方案,诠释了政府公信力。

看看成果吧,但说军事上。
1、秦孝公4年,击败韩军于西山(山西商南县以北)。
2、秦孝公8年,攻占魏国少梁(陕西韩城西南);攻占韩国安陵和山氏。
3、秦孝公10年,围占魏旧都安邑。
4、秦孝公11年,占领魏国西北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固阳(陕西米脂),打通武关这一秦楚之间必经咽喉要道。
5、秦孝公19年,周天子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部封国盟约长”,树立国际霸主形象。

公孙鞅还自己带兵打仗,如安邑、固阳都是他统帅的。到秦孝公22年,公孙鞅一举击溃了那个,曾经都是老国相那的同事,同时也是魏国太子的公子卬[áng]。魏惠公得到消息后,吓得肝胆俱裂,最后割了河西七百里的地才求了和。自此黄河天险变成秦魏两国边境线。公孙鞅因战功受封于商地,称为商鞅。

可以肯定的是,魏惠公此刻一定是:谁知道这厮有这么大的破坏力,悔恨自己当初没听老国相公叔痤的话。

但是,谁叫你不用这厮呢?

座谈会开完,宇文泰不仅兴奋异常,还表现出了对具有巨大破坏力能力的人一种饥渴感。

有一天,宇文泰和下属去昆明池观光散步,走到城西的汉代仓池故地时,他突然问起身边的人,说谁知道这个景点的典故?结果,没有人知道。这时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于是宇文泰召来苏绰。苏绰很有口才,应对如流,宇文泰大吃一惊,于是留住苏绰讨论起来。后来,宇文泰发现和这人讨论治理理念越来越带劲,有时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后来,宇文泰公开的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

《周书·苏绰传》: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然后,宇文泰和苏绰继续深入研究,这段自东汉末年和三国而起的400多年的乱世,究竟在社会制度上是哪出来问题。

于是,宇文泰又召开了一场“东汉问题研讨内部会”。

苏绰表示,这国家本质上和开公司差不多,就是税收问题。以前王朝灭亡了,就是皇帝没税收,破产了,东汉在这个问题上尤为明显。

汉朝是奉行儒学,没搞秦律那种,逐渐地发展出孝廉这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制度经过N轮内卷进化,就变成地方官僚机构的保护主义行为:生在中央士族的孩子,将来就是中央的官;生在地方豪族的孩子,将来是地方的官;生在平民老百姓家,就干一辈子苦力吧。没错,阶级被垄断了。

西汉时期,地方豪族常常通过隐匿土地和人口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而东汉后期的士族,更擅长通过把控地方仕途、地方盐铁、宗族土地等手段做大做成了世代门阀。

公元36年,经过王莽大闹天宫后的中华大地,让走哪都有豪族支持到哪哪就有群众拥护的刘秀统一了全国。“完美一帝”刘秀也“杯酒释兵权”,给云台将领这群元老们绝对的物质回报,兑现了他们当初参加革命的原始股份。这群人回到各自岗位和地盘,把控起了仕途和经济,逐渐成为一群最大“割据”。

刘秀这个时代还幸运的是,他老家南阳,现南阳太守杜诗居然发明出了“水排”,使得铁具可以达到推广水平,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然而全国的税收和经济并没有起色。其中原因大概是:西汉乱了几十年,许多户籍和土地的本子都被毁了,并且豪族势力控制社会一百多年,原来的户籍和土地已变了样。刘秀虽然当了皇帝,他家本身就是南阳豪族,他当然知道他家是怎样把人和地都摁在里面的。

既然现在做了皇帝,那刘秀就要正儿八经地开展土地和户籍盘查工作。但是,具有丰富下层经验并且自信顶层设计的汉光武帝刘秀,才发现这工作阻力极大,不是政策推不下去,就是数据造假太逼真。为啥,因为郡县报上来的土地数据,比秦朝时的统计还少。这简直是讽刺老祖宗汉武帝有没有开疆扩土。

直到有一次,一片由陈留一小官写的书牍被刘秀看见,记录着:土地盘查这事,只能查查颍川、弘农等地,像河南、南阳等地千万别去查。刘秀顿时恼了,河南和南阳可是我皇帝的首都和家乡。于是,刘秀又调查了好久,结果没一人说实话。直到12岁小朋友刘阳说:首都都是皇帝的近臣,南阳都是皇帝的近亲。刘秀这才发现土地盘查原来是引起一大堆问题。

这段历史,其实叫“光武度田”。后面故事也可以不用多说,结果就是:土地盘查工作变成了一个中央和地方的默契活。主要表现在:

1、地头蛇的威力。

每当官员下乡去村子里收税,当地村长都会说:我这村里就十来户,我摸不清人口,我也查不清土地,你要是进村,我不确定来这帮乡巴佬会弄不死你在里面。

官员就说:别烦,每户收五十石,不能再打折了。我尊你是个村长,你要再不配合,我就回去喊人屠你的村子把你们全收拾了。

于是就这样双方各让一步,这种妥协一直妥协好几百年。所以税收上看是没大问题的,但人口和土地你政府就清楚了吗?

2、地方豪族的手段。

最可怕的其实就是地方豪族大量藏匿人口。这些豪族直接占有这块地方上的佃租,然后我税按上级要求交,徭役和兵役按上级要求服,其他的,我就和上级领导脱离关系了。

豪族剩下能干什么?肯定是私人武装啊。所以,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广大的老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投奔地方豪族,广泛加入“国企”,人口土地账本也随着扔进去了。

等中央再想盘查土地和人口时,下面的豪族都有队伍可以拉出干架了。除非中央有拳头过硬的军队,否则也就妥协,搞搞默契吧。

总之,一步步恶性循环。人口和土地没了,税收不也就没了,本朝政府还怎么活啊,只能换有钱的金主或能募到钱的金主来,改朝换代了。

宇文泰下定决心,咱们一定要改革。很好,领导态度是改革的前提,毕竟领导人欲求改变,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三天热度的。

但是,人类始终是一个利益打底的群体。改革这种事,核心要素就仨:
1、道路如何才能摸索正确?
2、产生的阵痛如何快速抚平?
3、每个人的利益如何让其心甘情愿地过渡?

中国历史几千年,改革无数,但堪称成功的改革少之又少。这玩意就像做青花瓷一样,别提科学方案、标准化工艺、数据说话。它的好与坏,就看那一把难以琢磨的火候,薛定谔般的运气。瓷器的英语叫啥来着?是不是小写的china?

苏绰等一群官员都说:自秦汉开始,包括中间东汉光武帝那也只是换了个花样,其实这些问题一直在延续,包括到咱这北魏开国时,地方上还是这么干。但是,后来有个女人,居然把这几百年的大问题解决了。唯一可惜的,没多久六镇之乱就爆发了。

宇文泰大惊,原来世上居然竟有如此女人,能拿出连汉朝、三国、西晋、前秦、北魏这几百年来这么多伟大皇帝都拿不出来的解决方案?

苏绰恰当时机地递出了他写了很久的PPT。

公元541年,宇文泰的财政兼后勤部长(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提交了三项改革:

1、裁撤了很多官员,方便中央一杆子插到底。
2、基层施行了乡正和里长的“两长制”,全面抄袭那个女人的“三长制”治国经验。
3、军队实现屯田,全面抄袭曹操起家的拿手本领。

魏丞相泰欲革易时政,为强国富民之法,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

然后,苏绰又抄起了那个女人的执政纲领,改成了著名的“西魏六条诏书”,一个王炸出来,包括:

1、先治心。开展一连串清心和廉政教育的组合拳。

《六条诏书》: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2、敦教化。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导向和宣传作用。

《六条诏书》: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之以朴素。使百姓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

3、尽地利。反复开会研究宣贯粮食安全是第一问题的会议精神,在全国范围打击懒汉流民。

《六条诏书》:麦秋在野,蚕停于室,若此之时,皆宜少长悉力,男女并功,若援溺、救火、寇盗之将至。然后可使农夫不废其业,蚕妇得就其功。其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4、擢贤良。一律罢免任何阻碍大生产的官员,全面压实基层机构的工作内容。

《六条诏书》:如闻在下州郡,尚有兼假,扰乱细民。甚为无理。诸如此辈,悉宜罢黜,无得习常。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夫正长者,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

5、恤狱讼。量刑从宽,减少死刑,但重点打击并警示教育那些老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等行为。

《六条诏书》: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识此二途,则刑政尽矣。

6、均赋役。管你豪强还是贫民,全部一碗水端平,一个标准规范,少来借口和歪门邪道。

《六条诏书》:是故三五以来,皆有征税之法。虽轻重不同,而济用一也。今逆寇未平,军用资广,虽未遑减省,以恤民瘼,然令平均,使下无匮。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

宇文泰对苏绰的这场改革非常重视,不仅多次宣贯会议精神,还规定背不出六条诏书和户籍制度的,不能当官,留置查看。

《周书》列传二十三卷:太祖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对了,还有红头文件制度,也是这场改革中由苏绰发明出来的,历经上千年,到现在,老翁还要时不时要拿这东西跑腿。

这次改革后,西魏这边GDP明显蹭蹭上涨了,军队战斗力也蹭蹭上去了几个台阶。很快,高欢那边就深刻地体会到了。

宇文泰对苏绰很满意,而苏绰也对宇文泰承认:咱改革时,各级政府,各地豪族其实已经对这套制度很熟悉了,之所以效果这么好,还是因为前面那个女人都捋顺了,所以大伙和群众都上手快速,没有障碍。

所以,一定要再开次座谈会,叫全国都宣贯这个女人的精神。

这个女人简直就是神,她的名字叫文明太后。

……,……。

……,……。

……,……。

老翁照理应该结束本话了,但实在是任不住再说上一句:

其实宇文泰没有参透的历史周期定律。放现在以上帝角度来看,揭晓这规律的真正样子:

第一次循环:
1、春秋(历294年,混战兼并)
2、战国(历255年,强强争霸)
3、秦朝(历14年,两世亡国)
4、汉朝(历422年,无比辉煌)
5、三国(历60年,天下大乱)

第二次循环:
1、两晋(历156年,混战兼并)
2、南北朝(历169年,强强争霸)
3、隋朝(历38年,两世亡国)
4、唐朝(历289年,无比辉煌)
5、五代(历60年,天下大乱)

呵呵。

文章为用户上传,仅供非商业浏览。发布者:Lomu,转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aogebangong.com/articles/detail/Two%20Jins%20and%20Southern%20and%20Northern%20Biography%20Three%20AntiThree%20Traits%20in%20One%20Corner%20Dark%20Energy%20in%20the%20Law%20of%20Historical%20Cycle.html

(810)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single-end

相关推荐